水绵又叫“水青苔”,常常出现在水稻田,堰水塘,鱼池及沼泽地的水坑之中,绿绿的滑滑地,一丝一丝挺有厚重感。但凡在农村长大的人,对水绵都或许不会陌生。
前段时间,清江鹤在刷Douyin时,还发现有些地方将水绵作为一种水产蔬菜来加工食用。到底是不是如视频中说的那样,水绵可以食用,清江鹤既没吃过也没见旁人食用过,所以,还是不要鲜食为好,以防不适。
图片01):池塘中的水绵
《植物百科》中载“水绵”是双星藻目双星藻科水绵属不分枝丝状藻体:《植物百科》中说水绵是双星藻目双星藻科水绵属不分枝丝状藻体物,有“变异水绵”“粗壮水绵”“普通水绵”之分。其实从生物学特征角度来讲,它是一种“一年生杂草”。
它是以藻体断裂行“营养繁殖”,或者进行“行接合生殖”,喜生长发育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静止小水体。
所以我们常常见到有水绵的地方,往往是在水稻生水田,池塘,沟渠,小水坑等地方。
是水稻田,静水湖(池塘),鱼塘(静水)中常见的一年生杂草。当其大量繁殖的时候,会影响池塘,地块中的水质,引起鱼苗死亡,或者水稻秧苗“僵苗”“坐蔸”“缺素”而出现水稻秧苗生理性病害。
图片02):河溪之中的水绵
水绵如何在田间水池中有效识别:可以通过肉眼仔细观察,或者借助显微镜等有效观赏工具,对水体中的水绵进行有效识别:
01)通过肉眼仔细观察水绵形态与颜色:通过田间实地观察,“水绵”藻体呈鲜绿色或黄绿色丝状群体,由圆筒状细胞连接成无分支的丝线状结构,长度可达数厘米,宽度10-100微米。
水绵体态为藻体不分枝丝状体,手触摸时,黏滑感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其表面着生有果胶质丰富的直观表现之缘故。
图片03):稻田之中的水绵
02)通过专业工具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把水绵放在显微镜下“镜检”,会发现水绵细胞内含1至多条生带状或者螺旋状形叶绿体(也称色素体,色素体轴生星芒状),叶绿体上分布有沿长轴排列的蛋白核,中央具大液泡,细胞核通过胞质丝与细胞壁相连。
梯形接合,有时侧面接合,配有圆柱形子囊。接合管由雌雄两配子囊构成,接合孢子椭圆形或者长椭圆形,两端略尖。宽23~58um,长33~73um,成熟时为黄色。
03)水绵在田间常呈聚集状态:“水绵”常在水面形成片状或团状漂浮物,覆盖面积随生长周期扩展,严重时覆盖整个水面。
图片04):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结构

“水绵”在水中的这种“存在”形态,可阻止阳光辐射到水中,遮盖地面导致地面回温慢,特别是在低温寒潮逆袭的早春,极易引起作物“僵苗”“坐蔸”“发黄”“枯萎死棵”。
水池或者鱼塘中水绵较多的话,很容易引起水体质量“变质”,含氧量降低,可致鱼苗死之,降低养殖效益。
一年生杂草水绵的生物学特征:水绵作为绿藻门接合藻纲的代表物种,具有独特的生理与生态特性:
01)水绵的细胞结构:水绵植体细胞壁由外层纤维素和内层果胶质构成,赋予藻体柔韧性。
图片05):淡水之中的水绵

水绵叶绿体呈双螺旋筒状绕生于细胞质中,含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支持光合作用故我们肉眼见到的水绵常呈绿色丝滑体状。
水绵中位细胞核(中间液泡)占据细胞体积的90%以上,细胞核悬浮于液泡中央的细胞质团中。
02)水绵的生殖方式:水绵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
水绵的营养繁殖亦即断裂生殖,也是无性繁殖,它是以丝状体受机械损伤或环境压力断裂成短丝,每段短丝通过细胞分裂再生为完整新的个体,这就是它的无性繁殖。
图片06):湖泽边的厚重水绵

水绵的有性生殖,又称之为接合生殖,它繁殖方式主要是两条丝状体并行靠近,细胞相对侧产生突起并融合形成接合管,配子通过接合管转移并融合为合子(接合孢子)。合子分泌厚壁后沉入水底休眠,条件适宜时萌发为新个体。这就是水绵的有性繁殖。
03)水绵的生态适应性:水绵广泛分布于我们生活周边的池塘、沟渠、河流、湖泊及稻田等淡水环境,多于“静水”环境,部分种类还可以耐受海水盐度。
水绵在水体中生长适温15-25℃,春季水温回升时萌发,5-6月达生长高峰。
水绵喜富营养化水体,对水中有机质、磷酸盐等营养元素敏感。
水绵在水体之中产生的危害:水绵过度繁殖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及水质环境造成多重负面影响:
图片07):水绵恶性繁殖侵害危害程度重
01)水绵对水稻生长发育环境的直接危害:“水绵”在水体之中有遮光效应。它可以覆盖在水面上,导致水下透光率下降,水温降低2-3℃,抑制水稻分蘖与根系发育。常常引起返青活棵期水稻秧苗“僵苗”“坐蔸”“缺素”等水稻秧苗植株“生理性”病害。
“水绵”有附着损伤“负面作用”。水绵藻体附着于水稻茎叶表面,阻碍气体交换,引发烂秧、叶鞘腐败病等生理性或真菌性病害。
“水绵”还释放毒素。水绵死亡藻体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变坏”,可致水稻秧苗地下根系发黑、烂根,吸收功能受损。
02)水绵对水体水质的间接影响:出现营养相互间的竞争。水绵的健壮生长发育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破坏生态平衡。
水绵还会溶氧波动。水绵在白天水体之中进竹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夜间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易引发水体缺氧“变质”“腐朽”。
图片08):水绵净化以后的水体

水绵易在水中形成毒素积累。水绵藻体死亡后释放藻毒素,威胁鱼类及刺参等养殖生物的生存。常引起鱼苗死亡,减损养殖效益。
03)水绵危害给农业管理带来的挑战:水绵常常将农业进排水管道堵塞。水绵藻体聚集可能堵塞灌溉(进水排水管道)系统,影响农田灌溉(进排水)的效率。
水绵在防治方法上,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因为水绵断裂生殖使藻体易扩散,单一防治水绵的措施效果非常有限,需综合农业、化学、生物手段。
水稻秧苗田间水绵的综合防控措施:01)组织人工用捕捞工具进行人工“打捞”。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耗时耗工,而且效果非常差,防控不彻底,易返复。
图片09):水绵也是一种风景
02)借助流水“流动”的特性,在“缺口”处安装“收集袋”,捕捞收集流动水体之中的水绵。在深水地块或者需要放水的地块,在“缺口”处可以安装“收集袋”,通过对水体的“过滤”,在流水之中“过滤”“收集”流动水体之中的水绵。但是防控程度也是十分有限的。
03)在水绵覆盖较重的地块撒施硫酸铜。每亩用96%晶体硫酸铜粉200g~250g/亩拌毒土在田间均匀撒施即可。保持田间水层5天“不动水”,以确保田间药剂药效的持续效应。
04)“开闸放水”“高温晒田”,也可以将水绵除去。在水稻秧苗进入分蘖期以后,可以将有水绵危害的地块,田水放干,高温晒田,使“水绵”失水,然后逐渐枯萎死棵,达到除“绵”目的。
图片10):水绵的观察实验
05)在水稻秧苗地块中撒施化学除草剂毒土或者毒肥。在水稻秧苗定植移栽7~10天以后,结合田间施用“提苗肥”,可以将化学除草剂与“提苗肥”尿素(每亩10~15㎏)或者碳酸氢铵(每亩15~20㎏)拌成毒土或者毒肥,均匀地撒施在水稻秧苗田间。
可以选择对“水绵”有较好防效的以下除草剂:比如80%丙炔恶草酮水分散粒剂(又称为炔恶草酮,炔丙噁唑草,商品名称为“稻思达”)4~7g/亩拌毒土(毒肥)均匀撒施。
也可以用10%环丙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称“金秋”,又称为环胺磺隆)10~15g/亩(严重影响地块可以用20~25g/亩)拌毒土(毒肥)均匀撒施。
还可以用“西草净”或者用20%或者24%乙氧氟草醚乳油10~20毫升/亩拌毒土或者毒肥均匀撒施。
乙氧氟草醚又称为“果尔”(进口品),“割地草”“乙氧醚”。其封闭除草效果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