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为什么我鼓励你嫁(娶)一个精神科医生,而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师。

在某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维持心理健康有什么极简建议?我从专业角度能想到的最极简又最保险的操作是找个精神科医生当老婆(老公

在某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维持心理健康有什么极简建议?

我从专业角度能想到的最极简又最保险的操作是找个精神科医生当老婆(老公),心理健康保险直接顶格拉满。

有知友好奇为什么是精神科医生而不是心理咨询师。

我答应ta专门写篇文章说一下。

因为这两个职业真的差很多。

如果选个咨询师当伴侣,反倒可能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导致对心理健康产生负性影响。

具体说就是不是很建议选择咨询师当伴侣,特定人群(后面会说是哪些人)除外。

选择咨询师当伴侣意味着很可能有三个认知偏差。

一是收入认知偏差

各种平台渠道宣传,会让人觉得心理咨询是蓝海,觉得做这行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

一些人选择一头扎进去成为韭菜(新手咨询师),一些人选择找个咨询师当伴侣。

但实际真正赚到钱,能够通过咨询实现比较好的经济条件的,一定是成熟甚至顶尖的那一波咨询师。

而由于近些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咨询行业的收入也近乎被腰斩,这部分人也被波及到。

如果你的伴侣是咨询师,前两年一起买了房,还在还贷阶段,目前势必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而且,处在婚恋期的更多是年轻(新手)咨询师。

这些人不仅攒不下钱(因为赚的本就不多),还要再学习,督导,工作坊,个人体验里持续投入。

找个这样的伴侣,只会帮你提前体验到供孩子读书的感觉…

二是身份认知偏差

很多人(特别是有过成功的咨询经验者会)想当然觉得,咨询师真好,跟卡皮巴拉一样,你丢什么样的坏情绪过去,ta 都接得住。

如果嫁(娶)一个回家,岂不是相当于有个专属咨询师,可以享受 24 小时 VIP 服务,关键还免费。

重复三次。

免费的往往才是最贵的。

免费的往往才是最贵的。

免费的往往才是最贵的。

你从来访的角度看咨询师,是因为你是来访。

你通过付费,购买了 50 分钟的心理咨询服务,作为“服务员”,咨询师当然首先态度要好。

当然,这也是咨询师为了后续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促成咨询生效,专业性的体现。

但咨询师也是人,是人就有情绪,是情绪就有正面和负面之分。

为什么咨询设置里,特别强调避免多重关系,即不可以为亲朋好友提供咨询服务。

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因为多重身份很容易导致关系变成一团乱麻。

比如妻子一会希望丈夫以咨询师的身份提供专业反馈,丈夫反馈完后,妻子又觉得太过冷静客观,不像一个丈夫说的话,指责他是不是不爱自己了。

同时,咨询师一旦在家里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也要被照顾,伴侣往往不能理解,你不是咨询师吗,有什么想不开的?

三是关系认知偏差

“移情”是咨询师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咨询师没办法控制“移情”的时机和“对象”。

如果你的咨询师伴侣,对一个年轻漂亮(似乎)各方面都强过你的来访言笑晏晏。

ta 也对你熟视无睹的伴侣“星星眼”。

反正我个人代入了一下,的确不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而这种情况,随着 ta 咨询水平的进步,业务开展的顺利,只会越来越常见。

甚至的确有咨询师可能会经受不住考验,最后违反伦理准则,坐实了你一直担心的“灾难化预期”。

结合上面三种情况。

也不难看出哪类特定人群找心理咨询师做伴侣比较没有风险。

一是自己收入不菲,没有经济压力。

二是自己情绪稳定,没有盲目崇拜。

三是自己内核强大,没有外力依赖。

但是,如果你同时满足上面三条。

随便找个什么样的伴侣都可以,完全不需要限定在咨询师这个特殊群体里。

你可以同时拥有伴侣,并负担得起咨询师。

最后,对比精神科医生的优势。

一是收入稳定,有编制,有晋升空间,越老越吃香。

二是精神科医生上班处理的多是重症,日常情绪问题,很难真正影响到你们的关系。

三是精神科医生能给到更多的资源,躯体化了能帮你开药,更重了也能安排你住院。束缚带,ECT(电休克治疗)都能安排。

也就是从最轻到最重,全都接得住,心理健康保险直接顶格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