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11月14日,在openEuler Summit 2025主论坛上,华为公司董事、ICT BG CEO 杨超斌发表主题演讲。杨超斌表示,openEuler社区年装机量预计突破1600万台,并强调华为对外开放华为灵衢超节点协议,推动中国操作系统走向“超节点时代”。

不仅如此,杨超斌还透露了未来华为在openEuler社区的三大战略方向,值得关注。例如,华为计划未来5年与社区共同培养超5万名操作系统人才、面向海外客户提供openEuler整体解决方案等等,助力openEuler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开源操作系统生态底座。
本次大会由开放原子开源欧拉(OpenAtom openEuler)社区主办。华为目前属于该社区的重要贡献者。
装机破1600万,性能领先业界30%以上
开源6年以来,openEuler已成为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首选。杨超斌表示,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装机将突破1600万台,新增市场份额持续第一。目前,openEuler社区已汇聚25家商用OSV与4312个兼容ISV,覆盖互联网、运营商、金融、政府、能源、教育、医疗等核心领域。
在性能方面,openEuler已实现全面领先。杨超斌指出,在运营商计费系统、金融证券交易等核心场景中,性能提升30%至40%;通过AI异构算力加速,大模型吞吐率提升10%至30%。
自2021年华为将openEuler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以来,开源生态持续扩大。openEuler社区已与Linux Foundation、OpenChain等15个全球主流开源组织建立深度合作,完成了千余款基础软件的双向认证,并联合制定了ISO 18974供应链安全国际标准,为中国开源软件融入全球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灵衢协议全面开放,超节点OS即将发布
面对AI算力新需求,杨超斌强调,“超节点已成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常态”。
未来 AI技术的快速变革,将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当前大模型的训练参数,已经从千亿级演进到万亿,对推理时延诉求,已经从50毫秒要求,降低到更低。
传统服务器集群很难满足如上需求。所以针对未来AI训练跟推理的需求,超节点已经成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常态。灵衢超节点协议,让计算用不着等待通信,从而释放超节点集群的算力潜能。
他透露,华为已于2025年9月18日在HC大会上全面开放灵衢超节点协议,包括所有参考设计与部署指南,向全社会共享超节点能力。
“未来,操作系统必须适配超节点架构,提供大带宽、低时延、内存统一编址与池化等核心能力”,杨超斌表示,华为将向openEuler社区贡献支持超节点的操作系统代码,支持内存统一编址、异构算力、低时延通信、全局资源池化等关键能力,助力社区率先发布超节点OS版本。
三大战略投入,构建全球开源生态
面向未来生态建设,杨超斌阐述了华为对openEuler社区的三大战略投入方向。
首先,在核心技术贡献方面,华为将持续向社区注入业界领先的AI能力,不仅贡献支持超节点的操作系统代码,更将推动AI大模型与openEuler的深度整合,实现运维调优等关键场景的智能化突破。
其次,在生态协同拓展方面,华为将深化与LF AI & Data、PyTorch等国际AI基金会的技术合作,重点推进AI向量数据库、云化部署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同时启动“未来五年五万人才”计划,与社区共同构建操作系统人才梯队。
最后,在全球市场推进方面,华为将协同数十家OSV、RSV伙伴打造面向海外客户的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与本土企业和开源组织的深度合作,实现openEuler在海外各国的本地化落地。
后记:超节点之战开启,openEuler全球化成关键
杨超斌的演讲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在AI算力基础设施的竞争中,华为正通过协议开放与生态聚合双轮驱动,重塑产业规则。
灵衢协议的全面开放,既是技术共享,也是战略卡位。通过将自有协议推向社区,华为不仅避免了闭门造车的技术孤立,更将中国庞大的应用市场转化为生态建设的最大筹码。
openEuler装机突破1600万的背后,是国产操作系统从可用到好用的关键转折。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全球化——如何让国际开发者主动选择openEuler,而不仅仅是预装于中国服务器。华为计划培养5万人才、推动海外本土化,正是看到了人的生态比代码的生态更具长期价值。
超节点之战刚刚开始,openEuler的全球化进程,将是中国开源软件能否实现质变的重要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