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荥阳荥泽大道,路边巨大的售楼处大门紧锁,墙皮剥落的围墙上还留着“航母级配套”的旧标语这里是恒大养生谷的闲置售楼处,半年前还是短剧剧组扎堆的取景地。
门卫师傅说,之前常有人扛着摄像机来拍“霸总戏”,最近才暂时停了。
这不是个例,DataEye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首次超越国内电影票房总额。
这个爆火的赛道悄悄成了闲置物业的“拯救者”,从烂尾楼售楼处到老旧家居卖场,从荒废产业园到闲置商铺,那些曾经无人问津的空间,正被短剧剧组重新填满。
售楼处里拍“霸总”你很难想到,短剧里动辄出现的豪华办公室、高端会客室,不少取景地是卖不出去房子的售楼处。
山东聊城一个地产项目早就晒出消息,有短剧剧组来营销中心取景,网友调侃“沙盘旁边拍谈判,样板间里演言情”。
郑州荥阳的恒大养生谷售楼处算是这类转型的“网红”这个2017年规划的超级大盘,因开发商资金问题烂尾多年,4宗土地被政府无偿收回,只剩空荡荡的售楼处闲置着。
附近居民说,去年开始这里就热闹起来,剧组一来就是好几车人,灯光架得老远都能看见。
项目工作人员透露,售楼处接短剧拍摄业务一年多,主要靠场地租赁赚钱,最近暂停接单是因为有其他安排,说不定以后要租给企业办公。
对这个项目来说,短剧带来的收入只是添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推进保交楼,一期部分楼栋刚交房,二期还在赶工期。
售楼处能受短剧剧组青睐不是偶然,这类场地本来就装修得气派,水晶灯、大理石地面、落地窗样样齐全,刚好符合“霸总剧”、“职场剧”的场景需求。
不用额外装修,租一天就能拍,对追求快节奏的短剧来说再合适不过。
家居卖场变“影视基地”比起售楼处的小打小闹,老旧家居卖场的转型动静大多了。
郑州金水区的凤凰城家居市场,40万平米的营业面积曾是当地建材行业的标杆,2009年开业时商家挤破头,现在南城区域却冷冷清清,不少店铺门口积了灰。
四楼的景象却截然不同,巨大的“微短剧拍摄基地”标语贴在楼体上,进门就是“演员海选”的红色海报,走廊里堆着道具箱,一间展厅已经改造成医院场景,输液架、挂号台、收费窗口样样逼真,剧组正围着演员拍对手戏。
基地负责人说,这里的场景分四大类,家居、办公、商业、公共空间都有。
现在还在赶工建婚礼礼堂、民政局和机舱场景,以后拍啥题材都够用,场地租赁价是5000元/12小时,实在谈得来还能再优惠。
这个基地已经成了产业链聚集地,北京微短剧文化发展中心、横竖影业这些公司都搬了进来,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发行能一站式搞定。
“金水发布”之前报道过,这里光场景就有上百种,超市、别墅、学校样样齐全。
千万改造撑起数百部短剧拍摄闲置产业园的转型更能看出短剧行业的爆发力,郑州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前身是座没人问津的电商产业园,2023年聚美优品的陈欧看中短剧赛道,砸了上千万改造,2024年7月一开业就忙不过来。
基地里20多个场景连成片,古风庭院的飞檐下挂着灯笼,隔壁就是现代职场的办公桌,再走几步又成了医院病房。
中午饭点,休息大厅坐满了剧组人员,化妆的、改剧本的、搬道具的挤在一起。前台还围着位带孩子的宝妈,打听招不招群演。
官方数据显示,这里每天要接待十多个剧组,热门场景得提前一周预约,一部短剧从开机到杀青最快3天,慢的也不过5天。
运营到现在,已经拍了650部短剧,30多家制作公司和10多家配套服务商都搬来了。
这种转型刚好踩中双方的需求点,短剧剧组需要快搭场景、集中服务,闲置产业园有大片空场地,改造起来成本比新建基地低得多。
类似的还有新郑木马基地,前身是华夏幸福新郑产业新城服务中心的场馆,如今已承接700多部短剧拍摄。
政府站台,房企入局短剧盘活闲置物业的事,已经被政府盯上了,郑州从去年开始就出台文件,鼓励各个区县用古建旧厂、闲置楼宇搞短剧基地,要求每个地方至少培育一个5000平米以上的场地。
房企最先闻风而动,9月初,绿地在郑州千玺广场搞了个“剧引力”短剧基地,把自己旗下的地标建筑、商业综合体都拿出来改造。
绿地在河南有20多年根基,千玺广场、郑东绿地中心这些地方本身就有辨识度,改造成拍摄基地省了不少事。
他们规划得挺大,说每年能承接1000部短剧的拍摄需求,想帮郑州打造成“短剧之都”绿地的人坦言,这既是蹭风口,也是响应政策,把闲置的商业空间盘活了,还能沾文创产业的光。
中央层面也在推这件事,自然资源部刚审议通过《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很快就要发布,里面明确说了,旧厂房、闲置楼宇这些空间要搞活化利用,激活潜能创造新价值。
上海易居的严跃进看得很明白,地产物业和短剧需求太契合了,他提醒说,短剧行业鱼龙混杂,不能光靠场地赚钱,得把场景做成打卡地,内容也要过关,跟文化政策结合起来才能长久。
热闹背后藏着多少坑?短剧救闲置物业的故事听着美好,实际操作里问题不少,恒大养生谷的售楼处说停就停,这类场地的使用本就存在不确定性,一旦业主方有其他规划,短剧业务就得随时让道。
场景竞争的压力也在显现,郑州五方科技馆的运营负责人崔利倩发现,市场上近80%的现代短剧都需要医院场景,但很多基地的医院场景要么光线灰暗、窗户造假,要么租金高得离谱。
她花1万多元改造出逼真的医院走廊,3000元/12小时的报价很快吸引来剧组,12月档期全满,数天就收回了改造成本。
前期投入失衡更会埋下隐患,崔利倩观察到,郑州有些基地前期砸数千万元改造,为回本只能抬高租金,反而导致租赁率下降,甚至出现整栋楼没剧组入驻、全天熄灯的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这场跨界尝试已经撕开了口子,2024年504亿元的市场规模还在增长,预计2025年将突破630亿元,全国还有海量闲置物业等着盘活。

郑州的这些案例证明,只要找对契合点,“没人要”的旧空间也能变成“香饽饽”。
荥阳的恒大养生谷售楼处虽然暂时关了,但不远处的别墅项目还在接剧组,聚美空港基地里,新的机舱场景刚搭好,又有剧组交了定金。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刷到的短剧里,会出现更多熟悉的“旧地方”它们不再是城市的伤疤,而是新生的风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