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行业寒冬中的破局之道:化妆品 OEM 定制代加工的崛起与价值

行业寒冬中的破局之道:化妆品 OEM 定制代加工的崛起与价值2025 年的化妆品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 “寒冬”。据行
行业寒冬中的破局之道:化妆品 OEM 定制代加工的崛起与价值

2025 年的化妆品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 “寒冬”。据行业统计,仅上半年就有 28 个美妆品牌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其中国际品牌占 19 个,资生堂、高丝等巨头在华业绩持续下滑,新锐国货品牌也难逃资金短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奈玑子、境生之源等品牌相继停摆。市场消费疲软、渠道成本高企、研发投入不足、合规要求趋严等多重压力,让传统自建工厂、全链条运营的模式举步维艰。然而,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化妆品 OEM 定制代加工行业却逆势增长,2024 年市场规模已达 3860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4300 亿元,成为美妆品牌破局求生的关键引擎。

化妆品 OEM 定制代加工,即品牌方委托专业工厂,按照自身需求完成配方研发、产品生产、灌装包装等全流程服务的合作模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风险的有效分散。在当前行业困境中,这种模式的优势愈发凸显。对于初创品牌和中小品牌而言,自建工厂需投入数千万资金用于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和资质办理,还需承担研发团队维护、库存积压等隐性成本,而 OEM 代加工模式可将这些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品牌方只需按订单量付费,大幅降低了初期资金压力。奈玑子创始人在告别信中坦言,资金压力与创新速度放缓是品牌倒下的主要原因,若采用 OEM 模式,或许能将更多资源聚焦于品牌运营而非生产环节,为企业争取更多生存空间。

在产品创新与市场响应层面,OEM 代加工行业的技术升级为品牌提供了强大支撑。随着消费者对功能性护肤品需求激增,2024 年功能性护肤品代工订单占比已升至 42.6%,医研共创、抗敏舒缓等细分品类需求旺盛。头部 OEM 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诺斯贝尔 2024 年研发投入达 2.98 亿元,聚焦生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微囊包裹技术,行业领先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平均达到 4.7%,远超中小品牌自主研发能力。这种技术赋能让品牌无需从零开始搭建研发体系,即可快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产品,有效破解了同质化竞争的难题。同时,OEM 企业的柔性生产能力可满足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需求,使品牌能及时响应消费趋势变化,避免库存积压,这在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尤为重要。

合规与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巩固了 OEM 代加工的行业地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生产资质、产品备案、质量检测等合规要求日益严格,众多中小品牌因缺乏专业团队而频频踩线。而正规 OEM 企业均具备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国际认证资质,科丝美诗、诺斯贝尔等头部企业不仅能确保产品合规生产,还能提供送检、备案等一站式服务,为品牌规避政策风险。从供应链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广东省 2024 年 OEM 产值占全国 61.4%,上下游配套齐全,能实现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高效协同,大幅缩短产品上市周期,让品牌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当前,化妆品 OEM 行业已形成金字塔型竞争格局,顶端企业凭借研发实力与智能制造能力占据高端市场,中层本土企业深耕区域市场,底层企业承接基础订单。科丝美诗中国区年营收突破 78 亿元,诺斯贝尔同比增长 13.8%,本土企业在技术升级与客户拓展方面的进步显著。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超过 60% 的品牌客户要求使用环保包材,推动 OEM 企业加速推广 PCR 再生塑料、无水配方等绿色技术,行业正从传统加工向 “研发协同 + 智能制造” 的高附加值模式转型。

在化妆品行业洗牌加剧的今天,OEM 定制代加工模式不仅是品牌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的务实选择,更是实现创新升级、精准对接市场的战略路径。它打破了 “重资产运营” 的传统桎梏,让品牌能够轻装上阵,聚焦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随着行业合规门槛进一步提高,资源将持续向头部 OEM 企业集中,而这些企业也将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为美妆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对于陷入困境的化妆品品牌而言,借力 OEM 定制代加工实现转型,或许正是穿越行业寒冬、拥抱未来增长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