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2025年了,国产手机还在抄袭苹果?这两年国产机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山寨机年代,各处像素级的模仿,甚至都不再避讳地进行宣传,“OPhone”、“苹替”、“强兼苹果”等等……从外型到系统,甚至再到命名。为何都已经2025年了,国产机还在这样做?
不人家说了,这是对标,这是学习,这是兼容!也许我们看不惯,但也干不掉人家!而且人家的销量还不错,而且这些对标和学习还都是旗舰产品,自从对标学习兼容后,销量都提升了,业绩也就非常好了!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外观都开始做直屏了,曲屏、微曲屏,四等身微曲屏都放弃了!有厂商尺寸开始和苹果一样了,手机壳都可以共享!同样看到了命名靠近,以后每一代都可以叫一样的名字了,赚大了,因为这一次跨越式升级,以后每一代都可以对标,都可以蹭流量!只要和苹果发布会靠近,这简直绝了!
而兼容苹果,是苹果有开放模块,并不是强行兼容!兼容的优势就是鼓励苹果用户成为双机党,买了苹果也可以花费比苹果少一点的前购买一款外观尺寸和苹果差不多的国产手机!兼容的优势就是培养用户通过国产手机界面处理苹果手机上的打接电话录音、可以体验国产手机的优势,这样逐渐被同化,逐渐被一些国产手机的优势吸引,也许有一些用户就可以慢慢的从苹果手机到国产手机的转变!

苹果销量依旧不错,9月苹果的发布会依旧还是科技春晚,还有几个数码博主和明星艺人是苹果的忠实粉丝,每一年迭代都买,每次一次都能跨的很好!而且苹果手机的销量也不错,在他们身上很有热度!
所以国产手机可能在玩靠近你,学习你,对标你,培养同化你的用户,同样也是在看苹果的流量,然后通过外观尺寸相似性、兼容的包容性等多方面来吸引苹果买苹果想要买苹果的人,能够关注国产手机了解,然后就是购买了!

所以这背后绝对不是简单的“抄袭”来认定的,抄袭是可以告侵权的,是需要相关公司做出赔偿的!但很明显这个不是,我们无法找到正规的法律法规来判断。更多是从科技和商业角度来说,中国企业希望出好成绩,希望能够快速逆袭,有时候还真需要“学习、地标、兼容的过程”。
说白了,国产机这么干就是为了抢苹果用户。现在手机不好卖,高端市场就苹果最肥,6000元以上它占了八成份额。学苹果样子、搞兼容,就是想让用惯苹果的人也试试国产机——尺寸一样连手机壳都能通用,文件互传、格式兼容也方便,价格还便宜一半。你看OPPO那个"OPhone",vivo的"苹替"机型,卖得最好的就是最像苹果的款。小米更直接,连名字都叫17 Pro Max,结果20%用户是从苹果转过来的。这招确实管用,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iPhone用户转小米的比例比2019年快翻倍了。

不过话说回来,光靠像还不够,得真有东西——小米的妙享背屏、OPPO的影像,这些才是让人掏钱的关键。毕竟用户不傻,样子像只是敲门砖,真能解决快充、续航这些苹果的老毛病,才会买账。现在看来,这招"农村包围城市"玩得挺溜,但以后能不能真正超越,还得看能不能从"像苹果"变成"成为自己"。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