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牌科技网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从1953年至今,15个五年规划(计划)见证着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引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科技强国建设承上启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事业的关键五年擘画了新蓝图、锚定了新坐标。
一、战略引擎:五年规划的科技引领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确立“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方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五年规划通过长远布局与接续推进,推动我国从“一穷二白”跃升为全球科技大国:全球创新指数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国际专利与高被引论文连续五年全球第一,“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达18%,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二、历史跨越:“接力式”创新的实践密码
从“七五”863计划布局高技术攻关,到“十四五”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五年规划以政策连贯性、研发投入爆发及创新生态优化书写创新史诗。例如,航天探索(嫦娥揽月、天问探火)、新能源汽车全球领跑、高铁技术(CR450动车组)持续突破、深海探测(“奋斗者”号深潜万米)等领域成就,均印证规划对关键领域的战略牵引作用。
三、“十四五”里程碑:创新驱动的制度保障
“十四五”期间,科技事业实现里程碑发展: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战略性资源配置及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链条创新支撑政策体系。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组合拳”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破解“卡脖子”难题,为“十五五”奠定坚实基础。
四、“十五五”攻坚:科技强国的关键五年
未来五年是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攻坚期。面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国际科技博弈加剧及国内转型需求,规划强调加强原始创新、深化科技产业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效能。需抢抓历史机遇,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链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决定性基础。
【结语】五年规划作为国家战略“定盘星”,将持续引领科技事业跨越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书写科技强国的新篇章。
—————————————
【编辑】:刘鹏
【责编】:张唯
【审核】:范贵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