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居。
史湘云入住大观园,王熙凤本想给她单独找一个院落居住。史湘云坚决不干,而是一头扎进薛宝钗的房间。
两个大家小姐一些生活,大多时候需要同频,比如,一同吃饭,一起休息,一起生活。尤其是晚上,两人迈不出房间,又不能彼此干瞪眼,一定会找一些事情来做。
对付漫漫长夜,薛宝钗的做法很传统——做针线活。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对薛宝钗做针线活有详细记载。原文如下:
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灯下女工,会是史湘云的生活写照吗?
理论上应该是。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宝钗跟袭人说起史湘云在家里的情况时是这样说的:
“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
史湘云从不说假话,她私下告诉薛宝钗的自然是实情,所以据此推测,史湘云在史家每天晚上都要做针线活。
进了荣国府后,史湘云没有了压力,还会天天晚上做针线吗?
看看她在贾家的地位。
史湘云从小就在贾府里长大,袭人从小就是贾母派给服侍她的丫环。
林黛玉进入荣国府后,史湘云再回贾家串门,晚上就是跟林黛玉一起居住,晚上同床而眠。
她之所以有这样待遇,主要是贾母疼爱有加。
作为贾母疼爱之人,既然不肯让她跟着史家到外地,进了荣国府更不会给她找活干。
所以,史湘云即使是做针线活,也不会是如薛宝钗一样天天晚上做针线。
那么,她不做针线,会做什么呢?

应该是议诗写诗。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入住蘅芜苑后,对于她和香菱的生活有过交代:
如今香菱正满心满意只想作诗,又不敢十分罗唣宝钗,可巧来了个史湘云。那史湘云又是极爱说话的,那里禁得起香菱又请教他谈诗,越发高了兴,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
香菱好学,史湘云好说,没昼没夜自然是指晚上说诗作诗。
所以,晚上时分,薛宝钗一针一线做女工,史湘云则是随性而为,有时做针线,有时做诗词。
史湘云率性而为,主要是与性格有关。
众人皆知,史湘云是大大咧咧的性格。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史湘云到访,众人一起时,有三个人对她作出了同一种评价。
宝钗笑向那周奶妈道:“周妈,你们姑娘还是那么淘气不淘气了?”周奶娘也笑了。迎春笑道:“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那里来的那些话。”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们着。”
史湘云有了这种性格,又以真名士自居,所以与大家不同,豪放洒脱,不为规矩困扰,晚上做什么,凭心情,看心境。
豪爽性格的背后是什么?细细琢磨,史湘云晚上的随性而为,其实是一种能力。
为何这样说?
比一比同样寄居生活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就非常清楚——漫漫长夜,林黛玉只能做诗词,活在高大上的精神追求里,最终陷入“精神困境”;薛宝钗只能做针线,维持贤良淑女的模样,最终陷入“刻板生活”。两种状态,无论是哪一种,都与少女天性相悖,泯灭了灵动人性。
所以,林黛玉和薛宝钗纵然有超过史湘云的才华,却缺少她那种创造生活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让史湘云在顺风顺水时能过得潇洒洒脱,更能让她在人生困境中突围。

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内容,以及贾宝玉送给史湘云一个金麒麟的事情,以及金玉良缘之说推测,贾家没落后,贾宝玉沦为乞丐,是史湘云陪同她一起面对路人的诽谤(转眼乞丐人皆谤),让他在生命的尽头,有了一丝人世间的温暖。
也有人推测,曹雪芹晚年撰写《红楼梦》时,是史湘云(脂砚斋)陪她粗衣淡饭,帮他抄录原文,并陪伴他一起面对苦难人生。
所以,史湘云这种生活的能力,值得人人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