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科幻片具象化!可用意念控制的智能轮椅机器人出现了

在2025年10月29日召开的CMG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上,一款突破性的脑控智能电动轮椅机器人正式亮相,将科幻电影中的

在2025年10月29日召开的CMG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上,一款突破性的脑控智能电动轮椅机器人正式亮相,将科幻电影中的意念控制技术带入了现实。这款由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标志着我国在智能康复领域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这款轮椅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在于其先进的脑机接口系统。使用者只需佩戴特制头盔,无需任何肢体动作或语音指令,仅凭意念就能精准控制轮椅的转向、前进和停止。系统通过高灵敏度传感器捕捉使用者大脑产生的电信号,经过AI算法实时解析后转化为操作指令,实现了"所想即所达"的控制体验。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8.7%,响应时间控制在200毫秒以内,完全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除了革命性的控制方式,这款智能轮椅还集成了多项前沿技术。其内置的智能感知系统包含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和立体视觉摄像头,能够实时构建周围环境的三维地图。在检测到障碍物时,系统会自动规划最优路径进行避让;遇到陡坡时则会启动缓降模式,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轮椅还具备学习能力,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常用路线进行个性化适配,使用时间越长越"懂"用户。

布法罗机器人科技副总裁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款产品的研发历时五年,攻克了脑电信号识别、环境感知融合、运动控制优化等多个技术难关。公司联合了国内顶尖的神经科学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团队,在脑机接口的小型化、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与传统的轮椅相比,这款产品不仅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更重要的是为行动障碍人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尊严感。

从应用场景来看,这款智能轮椅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前景。它不仅适用于医院、养老院等专业机构,更能满足居家康复的需求。产品支持多种控制模式的无缝切换,当使用者疲劳时,家属或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辅助操控。此外,轮椅还集成了健康监测功能,能够实时追踪使用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在异常情况下自动报警并联系预设的紧急联系人。

在社会价值层面,这款产品的意义更为深远。据统计,我国有超过8500万残障人士,其中相当比例存在行动障碍。传统轮椅虽然解决了基本移动需求,但在自主性、便捷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这款脑控智能轮椅的出现,不仅提升了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也为"科技向善"提供了生动范例。有专家预测,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这类产品有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进入普通家庭。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这款产品的问世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重要里程碑。过去这类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和军事领域,如今开始向消费级产品渗透。布法罗机器人科技表示,他们正在开发更轻便的头戴设备,并计划将这项技术拓展到智能家居控制等其他领域,构建完整的脑控生态系统。

当然,作为新兴技术产品,这款智能轮椅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使用者的适应问题,虽然系统设计尽可能简化了操作流程,但不同个体脑电信号的差异性仍需进一步优化。其次是成本因素,目前产品的定价尚未公布,但预计会高于传统电动轮椅。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涉及脑电信号这类敏感生物信息时。

值得关注的是,这款产品的推出正值我国大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智能康复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大对这类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快审批流程、提供购置补贴等,让科技成果更快惠及有需要的人群。

放眼全球,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在积极研发类似产品,但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我国企业能够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体现了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交叉领域的创新能力。有分析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升,智能康复设备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美元。

这款脑控智能轮椅机器人的问世,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展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它让那些受限于身体条件的人群看到了新的可能,也为未来人机交互方式提供了全新思路。正如发布会现场一位试用者所言:"当轮椅能够读懂我的想法时,我感觉重新获得了自由。"这或许正是技术发展的终极意义——用创新打破限制,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