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一般人只能走土路,那么什么样的人能享受砂石路待遇? 为了避免遇风尘土飞扬和逢雨道路泥泞,唐朝政府在长安一些通衢大街或坊里街巷路面之中,铺撒细沙甬道,称为沙堤。 沙堤的铺设,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了百官上朝入衙的方便。 天宝三载(744年)五月,“京兆尹萧炅奏;‘请于要道筑甬道,载沙实之,至于朝堂’,从之。”同年九月,“炅又奏广之”。 因此,长安城中通往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及皇城的一些主要大街,路面之上都有细沙铺设的沙堤甬道。这种沙堤,唐人也称为“玉堤”。 如王建《春日五门西望》诗:“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二是给宰臣以特殊的恩遇。 唐朝政府为使宰臣免于风尘和泥泞之苦,规定:“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日沙堤”。 由于铺设沙堤是一种特殊的恩遇,因此,“沙堤欲到门”,就成为唐代时期快要拜相的同义语。 德宗时人杨巨源在《胡十二拜户部兼判度支》诗中说:“徒言玉节将分阔,定是沙堤欲到门”,就是指的这种意思。 这样,从长安城街衢行走的路面上,也体现出封建的等级制度来。 唐人张籍《沙堤行呈裴相公》诗,描写了当时宰相在沙堤上通行的情况: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然而,长安城中令宰相与百官行走的沙堤,铺撒也极不容易,这些白沙都是府县衙门用官牛官车从东郊产河岸边辛苦运载而来的。 白居易《官牛》诗讽喻说: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驱载沙。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 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 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 右丞相,马蹄蹋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 右丞相,但能济人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由于长安城中街衢路面很宽,所铺沙堤多在路面两旁绿槐阴下仅够一轨行车的甬道。 唐人林宽《长安即事》诗中有“樵童乱打金吾鼓,豪马争奔丞相堤”之句。张籍《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诗中也说“鼓声初动未闻鸡,赢马街中踏冻泥。烛暗有时冲石柱,雪深无处认沙堤。”
唐长安城,一般人只能走土路,那么什么样的人能享受砂石路待遇? 为了避免遇风尘土
雪莲果说历史
2023-06-29 19:51:25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