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一种名为“中国梦平债”或“中绿平债”的传销骗局正悄然蔓延,如同一个无形的黑洞,吸引着众多负债累累的中老年人深陷其中。
这些传销组织打着“国家政策”的幌子,宣称加入组织就能清除债务、洗白征信,甚至消除犯罪记录,实则是典型的传销模式,诱导受害者不断拉人头、投入资金,最终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经济损失惨重。
以下将基于多位受害者亲属的求助经历,以第三人称展开完整叙述,并深入剖析陈先生提供的传销组织洗脑内容,全面揭示其套路及逻辑漏洞。

一、受害者案例:家庭的破碎与挣扎
(一)杨先生父亲:深陷骗局后的家庭危机
61岁的杨先生父亲,于上个月初被骗入秦皇岛的“中国梦平债”传销组织。从此,他对这一“项目”深信不疑,像着了魔一样,拒绝向家人透露任何细节,包括窝点位置、投资金额,以及是否涉及贷款或信用卡透支。杨先生和家人多次尝试劝说,老人却执迷不悟,甚至以自杀相威胁,坚决不允许家人再提及此事。老人一度回家,但情绪极度不稳定,一提到传销话题就激动异常,声称“再提就去自杀”。杨先生担心贸然请专业人士介入会激化矛盾。老人之前表示“过几天还要去秦皇岛”,后来声称自己“不做了”,但杨先生怀疑这是假话,猜测老人仍会重返骗局现场。面对老人无法控制的行动,杨先生计划在老人再次前往秦皇岛时联系反传销团队现场解救。同时,他也咨询了本地有关部门,准备在老人抵达后实施定位,但目前不知窝点确切位置。这起事件深刻凸显了传销对老年人的洗脑深度,以及对家庭关系造成的极大破坏。
(二)苗女士父亲:多次往返的洗脑过程
苗女士的父亲同样未能逃脱秦皇岛“中绿平债”传销骗局的魔掌。从今年3月开始,他已往返秦皇岛三次,是由一位苗女士认识的人带入的。老人投资了不明金额的资金,并发展了下线,但拒绝透露具体细节,只称“要保密”。尽管家人一开始就进行劝阻,他仍坚持前往,如今已被彻底洗脑。苗女士担心,如果带家人去反传销团队“反洗脑”,那些带人入局的头目会不会报复。她怀疑这些传销组织有“相关背景”,否则无法长期活动,甚至认为秦皇岛当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苗女士表示,虽然知道不必害怕,但这些“亡命徒”为赚钱不择手段,一旦“断财路”可能铤而走险。她还提到,许多参与者因“沉没成本”过高(如时间、金钱投入),即使意识到被骗也“骑虎难下”。这充分反映了传销骗局利用受害者的恐惧和既得投入来维持组织稳定的心理操控机制。
(三)王女士熟人:犯罪记录“洗白”的诱饵
王女士身边一位有犯罪记录的熟人(因“非吸罪”入狱,24年初刚释放)开始推广秦皇岛的“平债”项目。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信息,宣称这是“特殊地区的特殊政策”,能清除信用卡逾期、洗白黑户、结案法院起诉、撤销坐牢史、解除限高、解冻银行卡,甚至终身无需还款,包括房贷、车贷、信用贷和网贷。信息强调“本金都不还”,地点直指河北秦皇岛,并以“助人达己”为名义拉人。王女士怀疑这人是陷入传销,她声称能开出“无犯罪记录证明”,尽管裁判文书网上可查其案底。出狱后,她无法使用银行卡、微信和支付宝,但25年5月去秦皇岛后,竟恢复使用。王女士的熟人已拉三五人前往,并不断洗脑王女士的家人,导致家人动摇。王女士强调,这人不只骗她,还骗其家人。这起案例暴露了骗局如何利用“犯罪记录洗白”的虚假承诺,针对有前科或负债者下手,制造“成功案例”来吸引更多受害者。
(四)宋先生母亲:贷款加剧的家庭冲突
宋先生的母亲陷入秦皇岛的“平账”骗局,被洗脑严重,已贷款十几万元。她完全不听家人劝阻,甚至想回家拿房产贷款卡重返秦皇岛。几天后,母亲再次返回秦皇岛,宋先生向警方举报传销集会(在酒店举行),警方抓捕10人,但很快因证据不足全部释放。这让宋先生感到十分困惑,母亲也因此变本加厉,对家人充满恨意。宋先生感到无力,这起事件揭示了传销组织的“保护伞”假象,以及警方干预的局限性,导致受害者家庭进一步分裂。
二、陈先生提供的传销组织材料:骗局的核心证据
陈先生的母亲前段时间前往秦皇岛,返回后向家人描述了所做之事,陈先生判断这是传销,但母亲不信,且隐瞒关键细节,已拉多名朋友入局。陈先生偷偷查看母亲手机,发现组织名为“中绿”,聊天记录显示典型传销特征。他整理了地址信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香邑溪谷北区5号楼(居住地)和山东堡路紫城秦皇半岛18栋1单元101号(可能仍有活跃)。他已向秦皇岛公安局举报,并提供群公告、申请表、制度细节、“三十问”及两段洗脑录音要点。

群公告宣称“这里不是拉人头”,而是“帮你债务翻身”,承诺平掉所有欠款、解除限高、消除案底。申请表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债务情况等,并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年龄限制18- 55岁,排除某些省份和有特定背景者。组织声称与公司合作,赚“60%中间环节费”,有六大好处(如小投资大事业、四种收入)和五大制度(如按级晋升、无限代累积)。级别从业务员到经理,强调“高单卡位”。

“三十问”是最核心的洗脑内容,回答常见疑问,如“真的是国家行为吗?”(声称100%国家行为,通过数据变化证明);“为什么数据变来变去?”(责怪受害者频繁查询触发审查);“私人债务能否平?”(称身份保护,但强调还钱感恩)。讲课要点包括“卡位的重要性”(高单好处多,低单坏处大)、“在位的重要性”(加速数据变化、增强信心)和“小型说明会流程”(引导去岛上考察)。另一讲课录音讲述传销历史,从犹太学生起源、安利兴起,到进入中国与WTO关联,声称“中国梦”是国家打造红色中产的方案。

三、传销组织套路剖析:心理操控与虚假承诺
中绿传销的套路具有典型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国家政策”幌子:声称秦皇岛是“政策地”,数据变化由“国家二级安全网络”保护,以此吸引负债者。将“中国梦”这一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偷换概念,作为自己非法牟利的工具,声称“100%是国家行为”,“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都在背后支持,极具迷惑性。
2.构建“历史叙事”:通过“三十问”和录音构建“历史叙事”,把传销包装成“国家行为”,如联结WTO、西部大开发,制造合法性假象。
3.强调“沉没成本”和“身份保护”:让受害者因前期投入的时间、金钱等成本而不愿退出,同时以“身份保护”等说法让受害者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4.小型说明会和“在位”要求:强制受害者到秦皇岛“考察”,通过小型说明会和“在位”要求,强化集体洗脑,让受害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群体影响,难以理性思考。
5.级别制度和收入承诺:设置级别制度和收入承诺(如直销、差额、育成、分红),诱导拉下线,形成金字塔结构,以“高单卡位”等说法诱导参与者缴纳更多费用,长期驻留以持续榨取钱财和人力。

四、平债骗局逻辑漏洞剖析:虚假与自相矛盾
平债骗局存在诸多逻辑漏洞,经不起推敲:
1.虚构国家背书,混淆视听:组织者将“中国梦”偷换概念,声称“100%是国家行为”,但真正的国家政策有公开、透明的官方文件和执行机构,而该组织却要求“水下运作”“保守国家秘密”,所有操作不通过银行、不留书面凭证,仅靠“分布式记账”和现金交易。真正的国家行为不会如此鬼鬼祟祟,也不会只对18 - 55周岁的人开放,还将北京、天津、河北等排除在外,这种“选择性”政策恰恰暴露了其伪造身份、筛选易骗人群的本质。
2.用“伪科学”包装“庞氏骗局”:组织者编造复杂的“行业行规”,如“五级三阶制”“三线科长一线串接制”“超越回归制”等,听起来高深莫测,实则是为了掩盖其“拉人头”“团队计酬”的传销本质。所谓的“四种收入”无一不是建立在发展下线的基础上。洗脑讲课中强调的“卡位”“在位”,核心目的是让参与者缴纳更多“报单费”,并长期驻留秦皇岛“学习”,通过制造焦虑和归属感,防止参与者清醒,持续从其身上榨取钱财和人力。而所谓“大数据抓取”“随机平债”更是无稽之谈,银行征信、司法记录是国家核心数据,任何修改都需严格法律程序,绝非某个“组织”能凭空操作。他们用“别人数据变了”来证明“政策真实”,是用少数人的虚假成功案例,进行“杀熟”和“演戏”,欺骗和诱惑更多人上当。
3.利用社会痛点,精准实施情感操控:该组织深谙负债人群的绝望心理,将“平债”包装成“国家对负债人的关怀”,声称“解决9亿负债人问题是国家需求”,把个人的经济困境与“国家治安”“消费拉动”“金融安全”等宏大议题捆绑。在小型说明会上,讲师用“珠海体育馆车祸”“外卖员伤人”等极端事件,暗示负债者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上岛”平债是“为国分忧”。这种将个人救赎与国家大义挂钩的话术,极大地提升了骗局的“使命感”和“崇高感”,让受害者从“求财”转变为“为国”,从而心甘情愿地付出金钱、时间,甚至与家人决裂。会议中强调的“修德”“修才”,通过“寝室生活”“拍视频”等方式,进行集体洗脑和人格重塑,让受害者在“付出”和“学习”中不断投入沉没成本,难以自拔。
五、骗局“三部曲”总结
该组织的套路是典型的“三部曲”:
1.画饼:用“100%平债”“海外游”“几千万财富”等无法验证的承诺,制造暴富幻想,吸引受害者入局。
2.洗脑:通过密集的会议、封闭的环境(“在位”)、集体活动和话术培训,摧毁受害者原有的认知体系,建立对组织的绝对信任,让受害者深信不疑。
3.收割:以“卡位”“升级”“拿钱”为名,不断要求受害者缴纳费用、发展下线,并利用其“沉没成本”心理,使其越陷越深,最终成为传销组织的“韭菜”。
陈先生父亲的遭遇,是无数家庭悲剧的缩影。该组织所谓的“合作关系”,实则是将参与者变为被剥削的对象;所谓的“中间环节费”,实则是后加入者缴纳的“入门费”;所谓的“红色中产阶级”,实则是为组织头目创造财富的谎言。其本质就是利用信息差和人性弱点,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最终必然崩盘,受害者的“平债梦”只会变成更深的债务和无法挽回的家庭创伤。
六、其他相关概念澄清
(一)关于“贫富战”
并不存在所谓“贫富战”这样的官方表述和行动。中国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是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政策举措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是以一种激进、对抗性的“战争”方式来处理贫富问题。
(二)关于财富分配与“销售国家政策财富”
中国通过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如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来合理调节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但绝不是以“销售国家政策财富”这种不恰当、不规范甚至可能带有误导性的方式来进行。国家政策是为了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全体人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不是被当作商品来“销售”。
(三)关于“383橄榄型阶级”
中国正在努力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即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分配格局,这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但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阶层和发展阶段,依靠自身努力、合法途径和国家的支持来提升生活水平,而不是被一些不恰当的表述诱导。
在面对各类信息时,公众要保持理性和客观,准确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的方向,避免被一些模糊、错误或带有不良意图的说法误导。这些经历警示我们,传销骗局以“平债”为饵,严重摧毁家庭。当身边有人遭遇类似骗局时,受害者亲属应及时报警、求助反传销组织,避免进一步损失。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