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茶杯种类太多,不知道怎么买?5大热门器型,总有1款适合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最近身边有朋友去景德镇旅游,在夜市上噼里啪啦买回一大堆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身边有朋友去景德镇旅游,在夜市上噼里啪啦买回一大堆陶瓷小玩意晒在朋友圈。

摆件、杯碟、手串、各种陶瓷制品摆了满满一桌,甚至还有几只品茗杯。

评论有人问:“你不是不喝茶吗?怎么还买茶杯?”

这位滴茶不沾的朋友答:“好看又便宜,不买白不买。”

确实,瓷都景德镇,最不缺的就是便宜又好看的瓷器,茶具更是如此。

村姑陈也去了很多次景德镇,虽然每次都是为了定制茶具而去,但对那些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意也早已见怪不怪。

现在的人们总是在赶潮流,什么东西一有要火的苗头,没两天就会出现在各大旅游景点的摊位上。

喝茶也是如此,从红茶、绿茶、铁观音到岩茶,流行总是在变化。

茶具的样式虽然没有太大的创新,但胜在底蕴深厚,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款式,已经要让人挑花了眼。

如今茶桌上常见的品茗杯,大致有以下五种器型。

《2》

第一种:压手杯。

若要评选手感最佳的茶杯,压手杯一定名列前茅。

它的名字,就已经贴切地形容了它的手感。

一眼看去,压手杯的造型稳重。

它的杯口是平坦的,而且微微向外撇,杯身从上到下的曲线非常圆润饱满。

用手拿起压手杯时,外撇的杯口不偏不倚,正好贴合在虎口的位置。

此时,杯身的重量被手指和虎口处均匀分摊,整个压手杯握起来会感觉特别稳当。

即便是注满热茶,拿在手里也一点不觉得费劲,不用担心杯身会摇晃。

压手杯的器型,几乎适合任何人,用它喝茶,不仅茶喝得满足,手上也觉得踏实。

《3》

第二种:钟形杯。

钟形杯,顾名思义,器型似钟。

它的杯身高挑,线条从底部开始,先是比较收敛的形态,到了中段之后,才缓缓向外扩张,但杯口处并不会张得太开,整体秀气内敛。

正着看,钟型杯像一朵盛开的铃兰。

但如果把它倒扣在桌上,看起来就像一口钟。

这种细高的杯身,首先便于拿捏。

仅用三根手指,就能自然地捏住它的杯身,姿势优雅不费劲。

其次,细长的杯身也便于聚香。

品茶时,香气不断从杯口涌出,品饮体验更上一层楼。

《4》

第三种:斗笠杯。

斗笠杯的器型,兼具古朴美与时尚感。

它设计简单,却十分吸睛。杯身开口宽大,但底足很小,像一顶尖端朝下的斗笠。

这种简洁利落的设计,让它从众多圆润的杯型中脱颖而出,独具一种现代美,个性十足。

因为开口大,茶汤倒入后斗笠杯后,散热速度会比较快,很适合在天气热的时候使用。

但使用斗笠杯时,需要茶友们多几分小心。

由于斗笠杯的重量多数都集中在上半部分,底部的支撑面积有限,“头重脚轻”的缺陷无法避免。

因此,茶友们在拿取和放置斗笠杯时要更小心些,以免碰倒茶杯,洒出茶汤。

《5》

第四种:圆融杯。

圆融杯,同样因器型而得名。

圆融杯的器型与罗汉杯相似,杯身都是圆润的,但圆融杯要比罗汉杯更饱满些。

鼓起的杯身,让圆融杯拥有更大的容量,拿在手里,有一种充盈的满足感。

这种鼓腹的设计,也使其拥有了良好的聚香效果,香气在杯中回转、停留,不会很快散失。

圆嘟嘟的形态,有圆满的好兆头,圆融杯也因此被称为“聚财杯”。

外形讨喜、寓意好,让圆融杯逐渐流行起来。

《6》

第五种:闻香杯。

闻香杯杯如其名,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茶客充分享受茶香。

闻香杯细长的杯身,像一段修长的竹节,一些闻香杯的杯口还会微微向内收,只为更好地聚集茶香。

香气在狭长的空间中上升,集中在茶客的鼻前散出,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闻香时,用两三根手指捏住它细长的下身,微微低头,姿势格外端庄优雅。

爱好闻香的茶友,茶席上一定少不了一只闻香杯。

《7》

能长久活跃在茶席上的品茗杯,大多都是美观与实用兼顾的。

好看不好用,只能撑撑场面。

不符合主流审美的,更是流行不起来。

各种器型,有的追求手感的舒适,有的擅长聚香,孰优孰劣,由使用者来判断。

所以,茶友们买品茗杯,大可放宽心,按照自己喜好和需求去挑选。

像村姑陈那位朋友一样,遇上好看、合眼缘的杯子,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那就拿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