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师的称谓之争:莫让“称呼”遮蔽了教育初心

近日,某中学老师与网友私信交流时的一番回应引发了广泛关注。网友私信学校官方账号,本是带着疑问或诉求而来,而老师的回复却充

近日,某中学老师与网友私信交流时的一番回应引发了广泛关注。网友私信学校官方账号,本是带着疑问或诉求而来,而老师的回复却充满了质问与不屑:“你在跟老师说话?在初中都是这样没有称呼?就读于哪个小学?哪个初中毕业的学生?都没有人教过你跟老师咨询时要怎么称呼吗?”如此回应,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舆论涟漪。

从表面上看,老师似乎是在强调基本的师生礼仪,希望学生与自己交流时使用恰当的称呼。在传统观念里,对他人使用合适的称呼是一种尊重的表现,这本身并无过错,而老师这种咄咄逼人的质问方式,却让原本简单的“称呼”问题变得复杂且尖锐起来,这种回应,不仅没有展现出教师应有的包容与耐心,反而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沟通与碰撞,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之间建立信任与理解的桥梁。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能够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无论对方是学识渊博的学者,还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民众。

在这起事件中,老师的回应暴露出了其在教育理念和沟通方式上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它违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则,教育的平等意味着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如何,都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和平等对待。老师对称呼的过度苛责,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划分等级,将交流的双方置于不对等的地位,这无疑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影响和谐交流氛围。

其次是缺乏教师应有的耐心和教育智慧。当面对可能存在的沟通不当问题时,老师本可以以更加温和的方式指出问题,帮助对方了解正确的交流方式。比如,老师可以说:“同学,为了更好地交流,你可以在开头加上一个合适的称呼,这样会让我们的对话更加顺畅哦。”这样的回应既表达了老师的期望,又不会让对方感到尴尬和被冒犯,而老师的质问式回应,只会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同时,这一事件也反映出部分教师在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在与他人交流时,教师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问题,而不是被情绪左右,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总之,这起事件为我们部分老师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要放下身段,以平等、友善、包容的心态去倾听和理解对方的需求,用爱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与尊重,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

评论列表

bubujingxin88
bubujingxin88 3
2025-08-16 11:32
这让我想起了我初中时的政治老师,他姓王,每次谁要喊他“王老师”时,他总是诙谐幽默地说:“你称呼我为‘王师’就可以了!”好像之前在工厂里工人们之间的称呼,让人心里暖暖的,也肯定了这位教师的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