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王为爱造奇迹?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千年谜团,考古学家都吵翻了!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被提及,多数人先想到的是金字塔的厚重。可软糯糯的浪漫,被一处传奇建筑自带:古巴比伦的空中绿洲。宏伟的标签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被提及,多数人先想到的是金字塔的厚重。可软糯糯的浪漫,被一处传奇建筑自带:古巴比伦的空中绿洲。宏伟的标签,不是它像其他奇观那样仅有的,反倒裹着爱情故事、精巧手艺,还有至今没解开的谜题。就忍不住好奇,这片悬在半空的绿,千年前的人到底怎么造出来?

先听个在历史里的宠妻故事吧。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是这故事的主角。巴比伦城,在他在位的几十年里被打理得有声有色。他为王妃做的事,是最让人记着的。王妃安美依迪丝来自多山的米底,到了一马平川的古城,眼里总少点家乡的绿意。日子久了,思乡的愁绪总挂在她眉眼间。国王看在眼里,干脆让人照着米底的山峦模样,一点点搭起这座阶梯式园林,里面种满了王妃家乡的奇花异草,就想让她抬头时,熟悉的景致能映入眼帘。

这处奇观能站稳脚跟,光有浪漫可不够,硬核的建筑技艺才是它的底气。它是飘在天上的,很多人以为如此,其实不然。一层比一层高的平台,叠成了它的主体,近25米高的柱子,在最下面将它支撑。站在远处看,翠绿的草木盖在平台上,就像一块绿莹莹的地悬在半空,难怪悬苑这个名字,也有人用来称呼它。

两个问题,在这么高的平台上养活花草树木时最棘手:漏水和浇水。放在今天看都让人佩服的,是工匠们的解决法子。一层一层做防护,是他们在防漏水时的做法:先铺一层浸过柏油的柳条垫,软乎乎的能贴合平台缝隙,接着叠两层结实的砖,再浇上一层铅把所有缝堵死,最后才铺厚厚的沃土。这样一来,水渗不下去,下面的柱子不会被泡坏,植物的根也能在土里稳稳扎根。

雨水少,是巴比伦本身的特点。幼发拉底河,离这处园林又远,总不能靠天吃饭。类似链泵的提水工具,被工匠们琢磨了出来:奴隶转着齿轮把手,带动链带上的水桶,把井里的水一点点抽到最顶层的储水池里,再顺着预先挖好的水槽,一层一层流下去,每棵花草都能喝到水。就靠这套装置,一片四季葱郁的绿洲,在干旱地区里被硬生生养了出来。

不过这处古代奇观,越细究争议越多。园林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建在巴比伦城的,以前大家都默认这点。不同想法,后来被有学者提了出来。就有牛津大学的斯蒂芬妮·达利称,北边约480公里的尼尼微,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北部,可能是它的所在地,而非巴比伦,建造者也不是巴比伦国王,而是亚述国王西拿基立,比尼布甲尼撒二世早了近百年。她的理由很实在:亚述当时的灌溉技艺比巴比伦更成熟,能支撑起这么大的园林,而且这么多年,考古学家在巴比伦挖来挖去,能实锤是它的遗迹没找到,连巴比伦人自己刻的泥板文书里,这座园林也没被直接提及。

如今我们对这处古代园林奇迹的了解,大多依赖外人的记载和零星的考古发现。古希腊历史学家,比如狄奥多罗斯,是详细描述的主要来源。园林的模样和建造背景,被他记录了下来。各地有名的建筑,在公元2世纪被希腊学者排了个七大奇迹的名单,这处空中绿洲赫然在列,从此成了全世界都知道的传奇。

真正的考古突破,要等到19世纪末。一个半地下的拱形建筑,被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维在巴比伦城遗址的南宫苑东北角发掘出来。里面藏着石头、回廊,还有水井和种过植物的痕迹,面积大概1260平方米。这片遗迹,被他盯着看了很久,他觉得可能就是空中花园的遗址。可直到现在,这个猜想也没有其他证据能印证,所以没人敢说这就是定论。

其实不管它到底在哪、是谁建的,这处空中绿洲的意义,从来不止一座古代建筑。古人想征服自然的勇气,被它代表着,在不适合种树的地方造园林,用有限的技艺解决难题,也被它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是国王为王妃造园,还是普通人渴望一片绿意,本质上都是在创造更舒服的生活。而且它的思路,说不定被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屋顶花园、垂直绿化悄悄借鉴,这份立体绿化理念,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到最后,这处园林真实的样子,我们可能永远见不到。那些争议的答案,也没法彻底弄清。但这没关系,比奇迹这个标签更动人心弦的,早就有它的浪漫、它的巧思,还有古人那份想把不可能变可能的创造力。如今再谈起它,我们想到的不只是一座遥远的园林,更是千年前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最不会被历史淹没的东西,就是这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