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打开山西的钥匙”|山西博物院旅游攻略:在40万件文物里,读懂中华文明的“山西篇章”

“站在‘鸟尊’前,指尖几乎要碰到3000年前的青铜纹路,忽然明白课本里‘华夏文明看山西’不是口号——这只神鸟背上的小鸟、

“站在‘鸟尊’前,指尖几乎要碰到3000年前的青铜纹路,忽然明白课本里‘华夏文明看山西’不是口号——这只神鸟背上的小鸟、脚下的虎,分明是刻在青铜里的‘山西密码’。”国庆假期,刚上大二的考古系学生小陆在山西博物院“晋魂”展厅久久驻足,手机里存了200多张文物照片,“这里每一件展品都在说:山西,是理解中国的一块关键拼图。”

作为全国八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地标,山西博物院以40余万件馆藏文物(其中一级文物400余件)、8万余件古籍善本,构建起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的完整文明序列。今年前9月,该院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同比激增58%,“来山西看博物院”成为文旅新刚需。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解锁这座“山西历史百科全书”的深度游览指南。

从“教育图书博物馆”到“晋魂殿堂”:百年博物院的“文明使命”

山西博物院的故事,始自1919年。

“它的前身是‘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省级公共博物馆之一。”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介绍,“院名几经更迭,从‘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到‘山西博物馆’,2005年新馆落成,定名‘山西博物院’,取‘博古通今,院纳乾坤’之意。”

新馆建筑设计暗藏巧思:主馆仿山西传统民居“四合院”布局,飞檐斗拱间融入现代展陈技术;东西配楼形似“鼎”,象征“礼器之重”;广场中央的“晋魂”雕塑,以青铜鼎为主体,辅以鸟尊、司母戊鼎元素,浓缩了山西“华夏文明摇篮”的地位。

“博物院的核心使命,是用文物讲好山西故事。”张元成指着展厅导览图说,“我们按‘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七大主题布展,串起5000年山西史——这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是中华文明的‘微缩景观’。”

镇馆之宝:7件文物,解码山西的“文明坐标”

山西博物院的展厅里,每走10米就能邂逅一件“国宝”。记者精选7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带您触摸山西的历史肌理。

1. 鸟尊(西周)|山西的“文明图腾”

“这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更是解读晋文化的钥匙。”在“晋国霸业”展厅,讲解员小杨指着高39厘米的青铜酒器说,“尊作凤鸟形,背驮小鸟,尾羽饰虎形,集‘凤鸟崇拜’‘晋君世系’‘三晋图腾’于一体。凤鸟是西周王室象征,虎纹代表晋地尚武,这只鸟尊,是晋国‘尊王攘夷’的政治宣言。”

2. 侯马盟书(春秋)|中国最早的“官方档案”

在“民族熔炉”展厅,玻璃展柜里陈列着3000余片玉片、石片刻成的盟书。“这是1965年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春秋盟誓文献’,内容是晋国大夫们盟誓效忠晋侯的誓词。”张元成解释,“盟书用朱砂写在玉片上,字迹清晰,涉及政治、军事、宗教,是研究先秦盟誓制度的第一手资料——比《左传》里的记载更鲜活。”

3. 晋侯稣钟(西周)|刻在青铜上的“战争日记”

“这套16枚编钟,记录了一场3000年前的诸侯争霸战。”小杨介绍,“钟体铸有铭文355字,讲述晋侯稣率军随周厉王征伐夙夷,屡获战功,周王赏赐弓矢、马匹的故事。更绝的是,铭文与《史记·晋世家》相互印证,修正了史书中对晋侯稣在位时间的误记。”

4. 北齐娄叡墓壁画(北齐)|“地下清明上河图”

“别错过负一层的壁画厅!”小杨提醒,“娄叡墓是北齐贵族墓,出土的200余平方米壁画,涵盖出行、宴饮、狩猎等场景。你看这幅‘鞍马游骑图’,马匹肌肉线条流畅,人物神态生动,连马的璎珞装饰都清晰可见,被称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活化石’。”(注:壁画为复制品,原件藏于山西博物院文物库房。)

5. 法相宗祖庭碑刻(唐代)|佛风遗韵的“活见证”

在“佛风遗韵”展厅,一方唐代石碑记录了五台山法相宗的兴衰。“碑文记载了玄奘弟子窥基在五台山弘法的历程,是研究汉传佛教本土化的关键物证。”张元成说,“山西的佛教艺术不只是云冈石窟,这些碑刻、经幢同样承载着信仰的温度。”

6. 晋商票号汇票(清)|“汇通天下”的金融密码

“这张‘日升昌’票号的汇票,是晋商信用体系的实物见证。”在“明清晋商”展厅,一张泛黄的纸币写着“凭票取银叁仟两”。“晋商首创‘密押’‘防伪章’制度,这张汇票上的暗号、骑缝章,比现代银行票据更精密——山西人早把‘诚信’刻进了商业基因。”

7. 彩塑菩萨立像(宋代)|东方雕塑的“温柔力量”

“最后看这尊来自晋祠圣母殿的宋代彩塑。”小杨指向展厅中央的菩萨像,“她头戴花冠,手持净瓶,衣纹流畅如溪,嘴角微扬似笑非笑。不同于唐代菩萨的丰腴,宋代雕塑更重‘神韵’,这是中国人审美从‘宏大’到‘细腻’的转变。”

深度游览攻略:如何高效打卡“晋魂”?基础信息

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北段13号(长风文化岛核心区,毗邻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顺延);

门票:免费(需通过“山西博物院”官方公众号预约,每日限额1.2万人,特展需另购门票);

导览服务:

免费:语音导览器(20元/台,押金200元)、微信公众号“数字导览”;

付费:人工讲解(中文100元/场,10人内;英文200元/场)、“晋魂”主题研学讲解(针对亲子/学生群体)。

交通指南

地铁:2号线“长风街站”B口出,换乘公交65路至“山西博物院站”;或步行15分钟(约1.2公里);

公交:乘坐13路、27路、311路、804路等至“山西博物院站”下车即达;

自驾:馆内设有停车场(5元/小时,高峰时段需排队30分钟以上,建议公共交通优先)。

游览路线推荐

半日精华线(2-3小时):

南门→基本陈列“晋魂”序厅(看山西地形沙盘)→“文明摇篮”(丁村人、陶寺遗址文物)→“夏商踪迹”(青铜爵、鸮卣)→“晋国霸业”(鸟尊、侯马盟书、晋侯稣钟)→“明清晋商”(票号汇票、账册)→出口(途经文创商店)。

一日深度线(5-6小时):

在上述路线基础上,增加:

负一层“佛风遗韵”(娄叡墓壁画复制品、天龙山石窟造像);

特展展厅(根据当期展览调整,如近期“晋国青铜艺术展”);

文创空间(体验“鸟尊”拓印、绘制敦煌壁画团扇等社教活动)。

亲子友好线:

重点参观“晋国霸业”(青铜器互动装置)、“佛风遗韵”(壁画临摹区)、“明清晋商”(算盘体验),结束后到负一层“儿童探索馆”(模拟考古、文物修复游戏)。

隐藏玩法

参加“晋博课堂”:每周六日有“文物修复体验”“青铜器纹样绘画”等亲子活动(需提前3天预约);

打卡“数字展厅”:通过VR技术“穿越”到晋侯大墓、云冈石窟,沉浸式看文物;

收集“晋博印章”:在服务台领取集章本,盖“鸟尊”“侯马盟书”等主题印章(限量款需完成任务获取)。

周边联动

逛完博物院,可步行10分钟到:

山西大剧院:看一场《又见平遥》实景演出;

山西省图书馆:查阅山西地方文献;

长风文化岛广场:拍“晋魂”雕塑与博物院建筑的合影。

游客故事:在这里,与历史“撞个满怀”

“我是山西人,但第一次系统了解家乡的历史。”在“晋国霸业”展厅,28岁的太原姑娘小吴红了眼眶,“看到侯马盟书里‘晋公曰:余不敢忘’的铭文,突然懂了爷爷常说的‘咱山西人最讲信义’从何而来。”

“带孩子来,不是为了‘看热闹’。”北京的历史老师王女士翻着孩子的笔记本,“他画了鸟尊的线稿,写了‘虎纹代表晋地尚武’,还说长大想研究晋国青铜器——这才是博物馆该有的样子。”

“作为文物修复师,每次来都被震撼。”来自西安的修复师李师傅站在娄叡墓壁画前,“山西的文物修复技艺全国顶尖,这些壁画能保存至今,离不开一代代修复师的坚守。”

结语:山西博物院,是“看山西”,更是“懂中国”

从丁村人的石器到明清晋商的汇票,从西周鸟尊的纹样到北齐壁画的笔触,山西博物院的40万件文物,不仅是一部“山西史”,更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图谱”。正如张元成院长所说:“山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它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汇带,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路,是晋商开拓的起点。读懂山西,就读懂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密码。”

这个周末,不妨放慢脚步,走进山西博物院。在一件件文物前驻足,在一段段故事里沉思,你会发现:那些刻在青铜上的文字、绘在壁画里的色彩、藏在票号中的智慧,从未远离——它们就在这里,等你赴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注:文中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博物院当日公告为准;特展信息可关注“山西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