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高梁河之变(一):为什么辽军有功不赏,宋军有过不罚?

高梁河之战,宋军战败的真相,其实是因为宋军内部发生了一场兵变!我更愿意称之为“高梁河之变”!为什么辽军有功不赏,宋军有过

高梁河之战,宋军战败的真相,其实是因为宋军内部发生了一场兵变!我更愿意称之为“高梁河之变”!

为什么辽军有功不赏,宋军有过不罚?

从今天开始,淮下书生将用几期文章,来全面复盘一下“高梁河之战”背后的历史疑点,以及最终的历史真相!

按照《辽史》记载,“高梁河之战”辽军对宋军是绝地反击的大胜,不但解了幽州之围,而且“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万余级”,或者“大败之。宋主仅以身免”,又或者“击宋馀军,所杀甚众,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不可胜计”等等描写。

交战演绎

一般来说,这种杀敌多,俘获众,解燃眉之急,且关乎两国格局的大胜,事后君王必然要对有功将领升职加薪、赏赐一番。

然而,取得如此之大的战功,甚至自己还身受三创的耶律休哥,事后竟然没有任何升职加薪,就连简单的褒奖都没有。

《辽史·景宗本纪》记载:“以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权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知三司事刘弘皆能安人心,捍城池,并赐诏褒奖。”

《辽史·景宗本纪》

韩德让、耶律学古、刘弘,他们属于幽州守城领导班子。也就是说,辽景宗只是对幽州守城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赐诏褒奖,对包括耶律休哥在内的所有辽国援军主将并没有任何嘉奖。

这就很诡异了,明明是千钧一发之际,我们援军帮你们守军解了幽州之围,并且还痛击了宋军,杀敌甚多,俘获甚众,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甚至熔断了宋朝继续收复幽州的念想,结果只褒奖守军,提都不提援军,辽景宗是否过于拔棍无情?

辽景宗

其实并不是辽景宗有功不赏,恰恰相反,这反而说明了辽景宗赏罚分明!原因很简单,就是留下来坚守城池、没有投降或者逃跑的守军,确实是有功的,而援军没有功,或者援军的战功被无限吹大了!

《辽史·孙延寿传》就证实了这一点:“宋人攻南京,诸将既成列,延寿独奋击阵前,敌遂大溃。以功遥授保大军节度使。”

《辽史·孙延寿传》

“诸将既成列”,指的是诸将“成列而不战”,只有孙延寿独自奋战在阵前,所以他战后以功遥授保大军节度使。

这也可以和辽景宗只嘉奖守城班子相佐证,也就是耶律休哥等人的功绩被吹大了,这帮契丹将领畏战不前,表现不如孙延寿这个汉人,甚至就是他们的观望不前,才使得幽州城岌岌可危,差点易主!

而相对于辽军的有功不赏,宋军则是有过不罚。

如果真如《辽史》里描绘的高梁河之战,宋军打了如此大的败仗,宋太宗被敌军射了两箭差点死在战场上,最后狼狈地偷了一辆驴车才逃回来,那么事后宋太宗必然要大规模惩处参战将领。

结果呢?高梁河之战后,只有石守信、史珪、刘遇三人被象征性的罚俸禄或者降一级。其他主要北伐的参战将领,比如崔彦进、曹翰、宋偓、孟元喆、潘美等人,没有任何惩罚。

《宋史》

不惩罚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宋朝这些将领并没有打败仗,或者败仗并不是《辽史》中所描绘的那样一败涂地。

辽军有功不赏,宋军有过不罚,相互证明了一点,就是《辽史》里所描绘的高梁河之战,显然不是真实的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契丹诸将为什么“成列而不战”呢?为什么不敢和宋军正面硬碰硬呢?我们下期继续分析!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评论列表

用户34xxx11
用户34xxx11 9
2025-11-04 16:14
战绩可以骗人,战线骗不了人,车神居然可以变战神。很好奇作者接下来会怎么编,可惜是今天新发表的文章,暂时还看不到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3
2025-11-05 10:55
不管怎么说,此战宋太宗以及整个宋朝都被打出了心理阴影,从此对辽国产生畏惧心理,军事上也从进攻转向防御,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宋算是输惨了。
用户29xxx72
用户29xxx72 1
2025-11-04 16:03
高粱河车神一战成名了[得瑟][得瑟][得瑟]
曾鹏
曾鹏
2025-11-05 10:40
连宋太宗都赶着小毛驴带头逃跑,他还好意思处罚哪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