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无论亲戚关系多好,随礼时都需牢记这 “4 条规矩”,避免吃大亏

过日子难免要跟亲戚打交道,婚丧嫁娶、乔迁升学,随礼是少不了的环节。很多人觉得 “亲戚关系好,随礼随便来”,结果要么多花了

过日子难免要跟亲戚打交道,婚丧嫁娶、乔迁升学,随礼是少不了的环节。

很多人觉得 “亲戚关系好,随礼随便来”,结果要么多花了冤枉钱,要么没顾及对方感受,好好的亲戚情分反而生了嫌隙。

其实随礼这事,看似简单,里面藏着不少门道。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不管跟亲戚多亲近,随礼时都得记住这 4 条规矩,既能守住人情,又能避免吃大亏。

一、“随礼不攀比,按自家实力来”

邻居张姐的堂妹结婚,她本想随1000,可其他亲戚都随2000.

她刚买了房,手头不宽裕,可又怕亲戚说 “小气”,最后硬着头皮也随了 2000。

结果接下来几个月,家里生活费都紧张,还得跟朋友借钱。

更闹心的是,后来张姐儿子满月,堂妹回礼也只回了 1000,张姐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随礼最忌讳的就是 “攀比”。

亲戚之间条件有好有坏,有的人家底厚,随多随少不影响生活。

有的人家境一般,硬跟着多随,只会让自己日子难受。

其实真正关系好的亲戚,更在意的是你的心意,不是礼钱多少。

二、“礼尚往来要对等,别当‘冤大头’”

随礼讲究 “有来有往”,尤其是亲戚之间,更要注意 “对等”。

之前我表哥就吃过这亏:他结婚时,表弟随了 800。

后来表弟结婚,表哥觉得 “关系好,多随点”,直接随了 2000。

结果后来表哥家孩子升学,表弟只回了 1000,表哥心里不平衡,跟我吐槽:“早知道当初就不瞎多随了,现在倒显得我傻。”

其实随礼时,最好先翻翻 “人情账”—— 之前你家有事,亲戚随了多少。

这次他家有事,你随的礼别差太多,上下浮动个一二百就行。

比如上次亲戚随你 800,这次你随 800 或 1000 都合适,别一下子翻好几倍,也别比人家上次随的少太多。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要是这几年亲戚帮了你家大忙,比如你家人生病时亲戚跑前跑后,或者你买房时亲戚借了你钱,那随礼时多随点,算是感谢,也合情合理。

但要是没这回事,就按 “对等” 来,别当 “冤大头”,不然时间久了,心里难免有疙瘩,反而影响亲戚关系。

三、“特殊情况早说明,别让亲戚瞎猜”

去年我表姐家女儿出嫁,本来我妈准备去参加婚礼,结果婚礼前一天我妈突然感冒发烧,没法去了。

我妈赶紧给表姐打电话,说明情况,又让我把礼钱转过去,还特意嘱咐我:“到了婚礼现场,跟你表姐说声抱歉,等她有空了,我再上门看她。”

随礼时,最怕的就是 “有事不去,礼也没到,还不说明”。

亲戚家有大事,你要是因为工作忙、身体不舒服等原因去不了,一定要提前跟亲戚说清楚,别让人家等你半天,还以为你 “故意不来”。

要是能让别人帮忙把礼钱捎过去,或者直接转账,最好不过。

要是暂时没法转,也得跟亲戚说 “等忙完这阵,我再把礼钱给你送过去”,别让亲戚觉得你 “不懂事”。

还有一种情况:

要是亲戚家的事,你实在不方便参与,比如两家之前有点小矛盾,暂时不想来往,那也得跟中间人(比如其他亲戚)说一声,别让亲戚觉得你 “故意疏远”。

人情往来,最怕 “瞎猜”,把话说开,反而能减少误会。

四、“别当众喊礼钱,给亲戚留面子”

之前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有个远房表哥,当着好多人的面,大声跟收礼的人说:“我随 2000,记上啊!”

当时周围人都看过来,新郎新娘尴尬得不行。

后来新娘跟我说:“其实随多少都行,没必要当众喊,弄得好像谁随少了似的,多尴尬。”

随礼时,一定要注意 “给亲戚留面子”。

礼钱最好私下交给收礼的人,或者偷偷塞给亲戚,别当众喊出来。

尤其是亲戚家条件一般,或者其他来宾随礼不多的时候,你当众喊出大额礼钱,反而会让亲戚和其他人难堪,显得你 “爱炫耀”。

还有,给礼钱时,最好用红包包好,上面写上你的名字,方便亲戚记账。

别直接把现金递过去,也别用皱巴巴的钱,显得不尊重。

细节做到位,亲戚才会觉得你 “会办事”,心里舒服。

其实随礼的本质,是亲戚之间互相帮衬、维系感情的方式,不是 “花钱买面子”,也不是 “互相攀比”。

记住这 4 条规矩:

按自家实力来,不攀比;

礼尚往来对等,不当冤大头;

特殊情况早说明,不瞎猜;

私下交礼钱,给面子。

这样随礼,既不会让自己吃亏,也能让亲戚觉得你懂礼数,亲戚关系才能越走越近。

你在随礼时遇到过什么烦心事吗?或者你有什么随礼的小技巧?可以在评论区聊聊,大家一起学习,把人情往来处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