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因为反复发作的胸闷胸痛,实在忍不了了,凌晨来到了医院,结果心电图检查提示为心梗。可小伙子就是不信,坚决拒绝放支架,给他的母亲打电话,母亲也不同意。医生轮番劝说无果,后来小伙子还报了警。结果,警察跟着劝也没用,最后小伙子还是签字走了。
小伙子的经历,让我想到了之前的一个新闻,当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说的是一个房地产老板拒绝住院,扬言他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结果在5天后就猝死。
为何同样的悲剧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总结俩人的情况,其实都有共同点。
一是因为太年轻太自信,俩人都才20多岁的年纪,人生才刚刚开始,总觉得自己正值最美好的年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于自信。所以医生说心梗,小伙子不相信;医生说猝死,房地产老板说老天爷不收他。
二是因为太无知太大意,但凡是谨慎一点的人,就不该把医生的话当成耳旁风,小伙子胸痛持续了一周才去医院,医生轮番劝告都没用,这就是太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了。还有那个房地产老板,医生都明确告知了,随时都有猝死的风险,可他偏偏不信,这不是无知是什么?
心梗就是这么可怕,它分分钟就要了患者的命。可有些患者偏偏不信命。

这样的病人,我见到的听到的也不少。
患者一:56岁,来医院看病,说是胸闷、呼吸困难的,医生稳妥起见,建议他做个心电图,可是病人不肯。最后,医生说免费给做,病人才答应的。检查结果怀疑心梗,通知心内科会诊后,建议做冠脉造影检查,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病人签字,可病人这时候却说,我只是过来看肺的不是看心的,坚决不做,家属劝都没用,死都不做然后回家了。
患者二:表姨家的弟弟,26岁心梗没了,病发前也是持续的胸痛,但他没有在意。因为一直忙着筹备自己的婚礼,能忍就忍了,后来忍不了去了医院,医生让他赶紧住院。可是马上就结婚的他怎么都不同意,开了些药就回家了。结果,就在婚礼前两天的早晨,弟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婚房、婚车、酒席,什么都准备好了,人却没了。

心梗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它发病急剧,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患者随时面临死亡的风险。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心梗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堵塞冠状动脉所致,而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动脉,一旦被堵,就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时间越长,坏死面积越大,死亡风险就越大。
另外,年轻人的心脏不像老年人一样,因为没有提前建立侧支循环,所以没有任何应对心肌缺血的准备,一旦血管堵塞,心肌坏死的速度更快,患者猝死的风险更大。而且,心肌坏死时心电活动不稳定,很容易导致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骤停,患者猝死。
这正是心梗的可怕之处!
面对心梗,如何活下去?虽然病死率很高,但其实很多心梗患者完全可以好好活下去。就像上面所讲的那几位患者,他们的死亡都是自己的疏忽大意造成的。心梗患者想要活着,务必做到几点。

1. 了解心梗的症状:心梗的典型症状就是剧烈持续的胸痛、胸闷,伴有大汗淋漓、呕吐等,这是急性发作时的表现,但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在发病前就有莫名的牙疼、胃疼、嗓子疼、下颌疼、左肩左臂疼等,所以常被忽视或误诊。提醒心梗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
2. 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心梗发作时,家属要立即拨打120,病人就地休息,不要移动身体,保持镇定,等待救援,若有硝酸甘油,赶紧给病人吃一片,注意监测病人的呼吸、心跳、意识,若发现心跳停止,要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3.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面对心梗,时间就是生命,千万别再想着找熟人、转院,更不能拒绝检查、手术,积极配合医生,该做检查做检查,该放支架放支架,一定不要拖延。
4. 谨遵医嘱做好预后:支架手术只治标不治本,术后患者仍有复发的风险,而每一次复发,死亡风险加倍。所以术后患者需要采取措施,改善预后。
要求患者坚持长期用药,包括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他汀类药物;改善心肌重构的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降低心率的倍他乐克等,这些都是常规用药,具体用药谨遵医嘱。生活方式干预要求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膳食、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健康的体重等。另外,一定要定期复查,一般要求支架后第1,3,6,9,12个月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