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李师傅在机场停车场刷了半小时顺风车平台,接连几个订单都因价格太低没敢接。“跑一趟还不够油钱”,他无奈地关闭了平台。
随着顺风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考虑在通勤或出行时顺路接单,分摊出行成本。然而,面对不断波动的油价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油车跑顺风车是否还有利润空间?
要分析油车的利润空间,首先需要了解顺风车行业的整体格局。近年来,新能源车型在顺风车领域普及迅速。
根据嘀嗒出行发布的2025年春运数据,新能源车型完单量在总订单中占比已达47.9%,完单里程占比达48.9%。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在顺风车市场已占据半壁江山,而且这一趋势仍在加强。
对比油车和电车的运营成本,差异非常明显。顺风车每单流水需扣除平台抽成、燃料成本和车辆折旧三部分。其中,平台抽成大约在15%-30%,头部平台如滴滴顺风车、嘀嗒出行、一喂顺风车抽佣基本在20%左右。
在燃料成本方面,油车约0.8-1.2元/公里,而电车仅需0.2-0.4元/公里。以日均行驶50公里计算,油车月均油费支出在1500-3000元,远高于电车。
对于油车车主来说,当前的运营环境面临多重挑战。2025年油价维持在高位,燃油车司机月均油费支出达5400-7200元。
高油价直接挤压了顺风车车主的利润空间。在顺风车价格本就偏低的情况下,不少车主发现“跑几十公里,到手才二三十块”,赚的钱连成本都不够。与此同时,政策限制也为油车顺风车带来了额外障碍。深圳、上海等地从2023年起要求新增网约车必须为纯电动车。
北京、广州对混动车型设过渡期,但2025年已基本停发油车网约车牌照。这些政策虽然主要针对网约车,但也间接影响了顺风车行业的环境。
更直接的影响是,顺风车明确规定每日每车派单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且费用仅限分摊能耗和路桥费,不得按时间计费。这意味着曾经靠多接单补贴油钱的司机们,如今最多只能接两单,职业顺风车司机几乎被彻底劝退。
抛开表面的流水数据,算清油车顺风车的利润,需要仔细核算各项成本。
以日均接单15单、单均流水30元计算,月流水约1.35万元。表面看似乎不错,但扣除平台抽成约2700元、油费约2250元(按0.75元/公里,日均60公里),以及车辆折旧、保险、保养等月均约500-1500元的隐性成本,实际利润大打折扣。
有测算显示,油车跑顺风车月净收入可能仅为1740元左右(一线城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亏损。
现实中,许多顺风车订单的单价已低至每公里两毛,甚至低于电动车充电成本。当顺路变成“亏本买卖”,越来越多车主选择“宁可空跑也不接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油车在顺风车市场中仍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优化运营策略。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和订单类型是提高收益的重要方式。早晚高峰、节假日等时段订单较多,长途订单通常比短途订单更赚钱。
尤其是在春运等特殊时期,跨城订单需求大增,平均下单里程超过250公里,为油车车主提供了更好的收益机会。
优化路线,减少绕路,提高接单效率同样重要。顺风车真正的价值在于“顺路”,但平台上显示的“顺路90%”,实际上可能得绕好几公里去接人、送人。多跑的这些路,油钱、花的时间都得车主自己扛,会显著影响实际利润。
对于油车车主来说,聚焦特定细分市场是更为明智的选择。例如,部分乘客反映电车加速快、刹车动能回收的拖拽感,容易引发头晕。
有些乘客甚至直言:“特斯拉一踩油门就反胃,现在看到电车订单就想取消。” 这些对电车不适的乘客,自然成为油车的潜在服务对象。
平台上的“优享油车”选项,反映了一部分乘客对油车的偏好。然而,油车顺风车的利润空间正在收窄,车主需要精打细算才能确保微薄利润。
一位开了三年顺风车的车主感叹:“好单抢不到,价低不想接,只能空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