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如何看待欧盟强制拆除华为等设备?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近日,欧洲似乎又要开始对华为等中国企业通信设备采取新动作了。据彭博社11月10日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近日,欧洲似乎又要开始对华为等中国企业通信设备采取新动作了。据彭博社11月10日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酝酿一项极具约束力的新规,试图以法律强制手段迫使27个成员国在电信网络中逐步剔除华为和中兴设备。

负责技术主权事务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计划将2020年出台的“5G工具箱”升级为法律条款,对拒绝配合的成员国可能施加侵权诉讼与经济处罚,甚至考虑通过切断“全球门户”计划融资。

污蔑中国企业已成常态

本次欧洲再次针对华为等中国企业采取行动并非首次,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回首过去,欧盟对中国电信企业的“安全污名化”已持续数年。

2023年更是在官方报告中直接将华为、中兴列为“高风险供应商”。但成员国的执行态度始终分化。比如,丹麦、瑞典等国早已全面禁入,而塞浦路斯、奥地利、匈牙利对中国企业的依赖度较高。

笔者认为,欧盟本次试图以“强制统一”打破僵局,背后是美欧地缘政治协同与技术霸权维护的双重驱动,欧洲对华科技遏制力度明显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的强硬姿态已引发市场连锁反应。政策消息传出当日,诺基亚美股存托凭证涨幅达5%,爱立信也上涨3.7%。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离开中国通信企业,诺基亚与爱立信被视为最大潜在受益者。

但电信运营商的抵触情绪同样强烈。华为设备在欧洲市场的性价比优势早已成为行业共识。据西班牙电信在2024MWC期间发布的5G网络设备对比测试报告,其技术团队在马德里、巴塞罗那等核心城市的商用网络环境中,对华为、诺基亚、爱立信的同类型5G基站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测。测试显示,在相同的3.5GHz频段、100MHz带宽配置下,华为Massive MIMO基站的单用户峰值下行速率达到3.8Gbps,较诺基亚(2.47Gbps)、爱立信(2.45Gbps)平均高出54%;而在满负载运行时,华为设备每Gbps数据传输的功耗仅为12.6瓦,比北欧厂商平均水平(17.5瓦)低28%。

中国外交部作出回应

针对欧盟的政策动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作出明确回应,直指这一做法的不合理性与危害性。

林剑指出,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欧洲经营多年,始终秉持依法合规原则,不仅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优质通信服务,更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仅华为在西班牙2024年的运营中,就创造了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培训了上万名技术人才。

林剑强调,欧盟所谓的“安全风险”始终缺乏事实支撑。这一论断得到德国联邦资讯安全局(BSI)2024年技术报告的佐证。该报告明确指出“未发现华为设备存在后门证据”。在没有法律依据和实证支持的前提下,以行政手段强行排斥中国企业,本质上是对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平竞争规则的严重践踏。

对于个别国家已实施的设备移除措施,林剑直言其“损人不利己”。他指出,这种做法不仅迟滞了相关国家的技术发展进程,更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

欧洲拆除中国企业设备将付出沉重代价

欧盟的政治操弄正在让成员国付出沉重代价,德国、英国等先行国家的经历尤为典型,其损失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首先,经济成本的持续攀升成为最直接的痛点。比如,英国要求运营商2027年底前自费移除华为设备,仅英国电信一家的预估成本就达5亿英镑;德国若全面替换华为设备,直接成本将超 25 亿欧元,而包含网络重构、用户补偿在内的总成本更是难以估量。

其次,技术发展明显迟滞。众所周知,5G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设备替换绝非简单的“拆旧装新”。英国的经验显示,完成类似工程需要一年多时间。

德国运营商曾表示,华为设备与现有网络的兼容性已通过长期验证,替换为诺基亚、三星产品后,不仅需要重新调试整个系统,还可能出现“边拆边建”导致的服务中断。

最后,产业生态遭受连锁冲击。德国汽车工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极高,2024年德国车企在华销量占比达35%,而通信设备“去华为化”正引发中方的警惕。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明确指出,这是“个别国家出于维护自身科技霸权无底线打压竞争对手的行径”,若双边技术合作受阻,严重影响外国投资者对德国市场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成员国都选择盲从。西班牙近期顶着欧盟与美国的双重压力,与华为签署数据存储系统合同,将涉及公民身份、警务记录的核心数据交由华为管理,西班牙内政部明确表示“不存在任何安全风险”。

点评:互信才能避免双输

欧盟及部分成员国在华为问题上的纠结,本质上是陷入了“安全泛化”与“政治优先”的双重迷茫。

从现实层面看,这种策略已经陷入“双输”困局。欧洲付出了经济失血、技术停滞的代价,中国企业则被迫调整全球布局,而真正的受益者是诺基亚、爱立信等少数厂商,以及试图维持科技垄断的美国。

科技发展的规律从未因政治操弄而改变。华为在全球拥有30%的5G市场份额,持有全球最多的5G标准必要专利。这种技术实力不是靠排斥就能削弱的。

笔者认为,欧盟若真想维护“技术主权”,更应聚焦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而非通过政治手段清除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