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奇书《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幼年时期家中豪富,整日过着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但公元1727年,他们家就因为亏欠朝廷巨额银两而被登基仅6年的雍正皇帝查抄。从此家道中落,不得不全家迁回北京,连温饱都成问题。其实,早在15年前,也就是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曹雪芹的爷爷、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病逝时,曹家就亏欠朝廷银两37万余。

康熙年间已亏空180万两白银
要知道,当时江南地区最好的米每石也仅8钱银子,37万两,足以购买大米将近7000万斤,折合人民币超过2个亿。此外,两江总督噶礼还参奏曹寅及其大舅哥李煦亏欠两淮盐政,康熙虽然对这一巨额数字不予认可,却也认定曹、李两人管理两淮盐务的10年间亏空了180万两,数量上也着实惊人,也难怪雍正登基没几年就派人抄了曹家来还账。
但康熙年间,曹家也长期拖欠亏空,为何始终平安无事呢?

曹家在康熙心中分量很足
首先自然是因为康熙皇帝心中偏袒曹家。曹寅的父亲曹玺在康熙出生之前就是皇宫侍卫,深得皇室信任。康熙皇帝出生后,曹寅的母亲孙氏被选为其保姆;而曹寅本人则从16岁时就在康熙身边伴读当差,整日形影不离,靠着父子两代的关系,康熙一直对曹家格外厚爱,从康熙二年(公元1662年)起,曹家三代4人曹玺、曹寅及其儿子曹颙、曹頫先后担任内务府的江宁织造官;曹寅还得到机会多次担任巡盐御史,管理利润丰厚的两淮盐务。

亏欠款项多数是康熙花费
其次,曹寅亏欠的巨款,有相当大一部分并非他贪为己有,而是康熙皇帝本人花费的,康熙一生6次南巡,5次住在曹家,这5次南巡迎驾大典,每次花费的银两都是天文数字,因为除了招待皇帝一行吃喝外,曹家每次都要装修房子,兴建必要的场馆花园等。“曹寅在西花园修建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项工程,共用银十一万六千五百九十七两九钱七厘。再修建房屋、亭子、船只、雨搭、帘子等项,又用银七万七千八百八十五两余。”也就是说,光这么个花园的工程就花费了近20万两银子,由此可见,5次承办迎驾大典的开销是多么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