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我,已经杜绝了朋友圈!作为一个80后,曾经有一段时间热衷于分享,好事,坏事,全发!好事,期望得到共鸣,坏事,抒发情绪想得到一丝安慰。但是,结果不尽人意,反而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烦恼。
尤其是好事,绝对不要发朋友圈,自己在被窝里偷偷的笑就好!

儿子初中成绩一般,中考超常发挥进入市重点,儿子没有想到,我更没有想到!高兴,随手发了一个朋友圈。亲戚朋友都看见了,麻烦事也来了,而且持续了三年之久!
我经常发朋友圈,关于儿子的学习状况大家也比较了解。亲戚朋友都以为我有路子,能让孩子上重点高中。于是乎,在未来的三年中,电话也好,到家里“逼迫”也好,总之一个目的:花点钱也行,让我把他们的孩子也弄进去。
天地良心,我哪有那个本事!以至于后来,我成为他们口中的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坏种”。
总结成一句话:我孩子上不了重点高中,我就搞臭你!
儿子上了大学,亲力亲为的操心事也少了,我热衷于看书。
有一天,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人这个东西,无时无刻通过“比较”来定位自己!阻止你优秀的,从来不是别人的嫉妒,而是你的张扬!
你肆意张扬之时,那种藏不住的优越感,是对他们尊严的无声践踏。
人能容忍远处的伟大,绝对无法忍受身边的得意,你的高调就是逼着他们品尝低一人一等的滋味。
仔细想一想,你的快乐与否,真的来自你拥有多少吗?
是不是,大多数来自于“我比身边的人好多少”或者“我比身边的人差多了”。
就比如说:你老公比闺蜜的老公赚得多多了,你会很高兴且理所当然;而不会因为你老公比李嘉诚赚得少,而感到失落!
我们的幸福感,大部分来自于身边人之间的互相比较!
人有一个很特殊的自我保护机制:
让心理平衡最快的方式,不是努力向优秀的靠拢,而是将优秀的人变成和自己一样普通。
通俗地讲:“大家都穷的好好的,你凭什么富起来”,那么危险就来了,搞你成为一件必然做的事,这个人不做,另一个人也会做,今天不做,明天也会做。
其实往深处来说:
任何一群人,内部都会存在一个长期磨合,不言而喻的秩序:一个人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能量如何流动,都有一套默认的规则!
这套规则为每一个成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安全感!
就像我儿子,他的成绩,只能上一般的高中,突然考上了市重点,再加上我的高调张扬,直接打破了原有人群的能量均衡,改变的群体的节奏和氛围,让一切都不确定起来。
对于他们而言,我破坏了一个认知中的稳定环境!
怎么办?
向我靠拢是一种办法,他们儿子也上重点;
目的达不成,只能用其他的方式,将我拉回到合适的预设位置上。
你儿子上重点,我儿子上不了,阻止不了这个事实,那么将你安置在一个“不近人情的怀中”位置上,用于平衡之前的稳定秩序。
面对这样的事,大家不要愤怒,也无需辩解!
谨记一条,收敛不必要的锋芒,不要太张扬,一切迎刃而解!
如果再进一步,你能看懂这背后的逻辑,你反而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怀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