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奔驰佟欧福:以“奔驰标准”满足中国消费者最高电动需求

11月20日,奔驰在广州车展前召开了2025梅赛德斯-奔驰XX科技创新日。在这场创新日上,梅赛德斯-奔驰全新XX科技项目

11月20日,奔驰在广州车展前召开了2025梅赛德斯-奔驰XX科技创新日。在这场创新日上,梅赛德斯-奔驰全新XX科技项目——梅赛德斯-AMG GT XX概念车迎来中国首秀,其搭载的、源自F1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驱动科技也一并亮相。

在现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特意用手触摸了AMG GT XX概念车车身残留的尘土,那是它刚刚在意大利纳多赛道连续奔跑40075公里留下的痕迹。他用这种方式尝试回答中国消费者的一个问题:“一辆高性能电动车的本质是什么?”

在佟欧福看来,AMG GT XX概念车不是作秀,而是奔驰在对电动性能车技术体系的一次搭建。这辆车在7天多的时间里,以接近300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跑完了相当于地球赤道一周的距离,刷新25项世界纪录,这就是奔驰给出的高性能电动车答案。

在奔驰的造车字典里,令人兴奋的汽车从不是表面创新。就像这次发布会上所展现的,从全景天窗到自动驾驶,奔驰想到甚至做到了让消费者兴奋的每个汽车创新细节,但奔驰更希望让消费者在出行场景没有痛点。

从两年前广州车展发布YASA电机,到今年广州车展带来AMG GT XX概念车,奔驰始终认为,技术是满足一切以客户为中心造车愿景的开始。

一辆高性能电动车的本质是什么?

一个月前,全新奔驰纯电CLA以能效标杆的形象上市,搭载同级唯一的电动两挡变速箱,实现10.9千瓦时/百公里的超低电耗。而广州车展上亮相的AMG GT XX概念车,则走上另一个巅峰:搭载三台轴向磁通电机,系统峰值功率超1000千瓦,极速超360公里/小时。

两款看似定位迥异的车型,背后共享同一种奔驰造车哲学。佟欧福指出,奔驰并没有为了短期规模而聚焦单一电动产品,而是在产品与品牌之间寻找豪华的平衡。“我们有超过40款产品,覆盖每一个细分市场。客户可能有不同需求,但我们始终以他们的期待为导向。”

轴向磁通电机

AMG GT XX概念车正是奔驰造车哲学的最新落地。两年前的广州车展,奔驰展示了YASA轴向磁通电机的原型。如今,这项技术应用在了AMG GT XX概念车上。佟欧福形容,“它比普通径向磁通电机减重约70%,体积仅有其三分之一”,让AMG GT XX概念车能在前后轴布置三台电机,却仍保持重心平衡。

“真正的挑战不是加速快,而是能否一直保持。”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庄睦德补充道,“电动车在持续高性能输出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车辆抵达充电站时,电池往往处于高温状态,这时是无法进行高功率快充的。”为此,AMG GT XX概念车采用了电芯直冷技术,让每个电芯都能独立冷却,确保电池在极限工况下保持稳定。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

佟欧福强调,AMG GT XX概念车的诞生不是为抢头条,而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反推应该采用怎样的技术,再按照“奔驰标准”把它做到最好。“我们重新构建了整套技术体系,与F1工程团队一起打造高性能方案。”这就是一辆高性能电动车诞生的标准。

长期主义不是作秀造车

“AMG GT XX概念车带来的许多突破性技术,大部分都会投入量产。”佟欧福明确表示。这句话背后,是奔驰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1938年,奔驰W125 Rekordwagen创下时速432.7公里的记录

在这届广州车展上,奔驰展现的并非只是当下的技术突破,更是作为汽车发明者一脉相承的创新想象力。从1938年开发出432.7公里每小时比飞机还快的汽车,到1986年以普罗米修斯计划开启自动驾驶探索,再到1996年F 200 Imagination概念车搭载可以一键隔绝阳光的玻璃天窗,许多今天在电动时代重新被热议的前沿理念,奔驰早在数十年前便已付诸实践。

奔驰的创新从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建立在体系化的传承之上。佟欧福在采访中提到:“梅赛德斯-奔驰近140年的历史,就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历史。我们期待着下一个140年。”这种长期视角,也体现在奔驰对技术路径的选择上。尤其在电动汽车的创新上,奔驰拒绝“动力不够、电池来凑”的造车行为,就像AMG GT XX概念车所使用的轴向磁通电机、高性能电池和超快充电系统,一切都基于汽车创新的底层逻辑,而不是满足某一个参数。

“这一切绝非一时之功,”佟欧福总结道,“它来自于长达60年的技术积累;来自于奔驰与F1团队、全球顶级伙伴的通力合作;来自奔驰将赛道科技带入公路量产的愿景;以及那股扎根于赛道必胜的决心。”在庄睦德看来,奔驰将这种长期主义融入产品开发的每一个流程:“我们本可以简单粗暴地增加电池数量,但这不是我们工程的出发点。我们的出发点是满足客户需求,是能让客户满意和开心的续航和能效。”

全新纯电CLA所采用的电动两挡变速箱便是一个鲜明例证,源于“客户想要短跑运动员般的性能和马拉松运动员般的耐力”这一愿景,奔驰用技术实现了这种造车平衡。

以最高标准满足中国消费者最高需求

“中国客户是世界上要求最高的客户。他们也值得拥有一流的产品。”佟欧福表示,目前奔驰在中国拥有约680万客户,中国已成为奔驰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影响着产品开发方向。佟欧福透露,至2027年,奔驰将在全球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包括7款中国专属车型。全新奔驰纯电CLA是第一款,明年还将推出全新纯电GLC SUV的长轴距版本。

“智能只是电车专属这一认知已经过时了。梅赛德斯-奔驰主打‘油电同智’。”佟欧福强调,明年大部分车型都将升级智能化体验。在中国,奔驰选择与本土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佟欧福特别提到与Momenta的合作:“我们早在2017年就发现了当时还是初创企业的Momenta的潜力。此后,我们对其进行投资,助力他们发展壮大。”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 庄睦德

庄睦德补充道,“不管是和哪一个企业合作,都必须符合‘奔驰标准’。这是我们产品开发的核心和DNA。”这种合作模式让奔驰在保持全球标准的同时,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过去10年时间,奔驰携手合作伙伴在中国投资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2024年,奔驰又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佟欧福形容,这是“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结合:“我们能够更真切地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并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改进。

从YASA电机到梅赛德斯-AMG GT XX概念车,从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到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Iconic概念车,奔驰在电动时代的布局既展现了技术野心,也体现了战略定力。正如佟欧福所言:“我们不是为了噱头、不是为了高端价格、也不是为了抢头条,而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最竞争的汽车市场,奔驰正以一套融合全球标准与本土智慧的体系,回应着电动时代的挑战。AMG GT XX概念车身上的那些泥点,或许正是奔驰在长期主义道路上的决心:真正的创新,从不惧怕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