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地铁上、午休时,刷着那些节奏飞快、剧情上头的短剧时,有没有想过,它们中的许多,可能都来自同一座城市——郑州。
没错,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也不是杭州,而是这座以“火车拉来的”中原枢纽城市,正悄然成为中国短剧产业的一匹“黑马”,产量和影响力持续领先。为什么是郑州?它凭什么能“拿捏”住全国网友的胃口?

一、地利:九州腹地的“成本洼地”与“交通枢纽”
拍短剧,不是搞艺术电影节,它是一门追求投产比的快节奏生意。在这方面,郑州优势得天独厚。
成本优势明显:相比北上广深,郑州的影视拍摄成本低得多。场地租金、演员薪酬、剧组食宿等开销都能大幅压缩。对于追求“小投入、快回报”的短剧制作方来说,这里是不折不扣的“成本洼地”,能让有限的资金更集中于剧本和流量投放。
交通物流发达:作为“中国铁路心脏”,郑州四通八达。剧组转场、设备运输极为便利,大大节省了拍摄周期。同时,郑州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中国”,既有现代都市的摩登大楼,也有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小巷,还能轻松抵达周边的古城、山水,为各种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取景地。

二、人和:接地气的“演员富矿”与“务实基因”
短剧的核心是“情绪共鸣”,需要能迅速抓住普通人心理的演员和创作团队。
庞大的“草根”演员库:河南是人口大省,郑州本地拥有大量的艺术院校和表演爱好者。他们或许不是顶流明星,但表演生动、自然,尤其擅长演绎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完美契合了短剧“接地气”的要求。他们价格亲民、配合度高,构成了短剧产业的“演员富矿”。
务实的创作氛围:中原文化中的务实精神,深深烙印在郑州短剧产业上。这里的团队很少空谈艺术,而是深度研究用户数据和平台算法。什么题材火、什么节奏留人、什么“钩子”能让人欲罢不能,他们都门儿清。这种“市场导向”的创作思维,让郑州出品的短剧非常“懂用户”,爽点密集,直击痛点。
三、天时:成熟的产业链与“先行者”红利
任何产业的爆发,都离不开生态的支撑。
MCN与供应链成熟:郑州及河南很早就在直播电商、短视频领域布局,孕育了一大批成熟的MCN机构、拍摄基地和后期制作公司。这意味着,一个短剧项目在郑州可以很快完成“组盘-拍摄-后期-上线”的全流程,产业链高度协同,效率极高。

占了先发优势:在短剧风口刚起时,郑州的团队就凭借敏锐的嗅觉迅速入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数据模型和发行渠道,形成了“滚雪球”效应。当别人还在摸索时,他们已经能像流水线一样,稳定地生产出“爆款公式”下的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