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印乐法师空降少林:20年白马寺掌门人,是人大代表,也能开挖掘机

7月29日,少林寺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新方丈上任!这本是佛教界的正常轮替,却因为一位名叫印乐的法师,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不

7月29日,少林寺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新方丈上任!这本是佛教界的正常轮替,却因为一位名叫印乐的法师,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不少人看着这位高僧的资料陷入了沉思:什么?他不仅是方丈,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他不但熟读佛经,居然还会亲自开挖掘机修寺庙?

更夸张的是,他居然在“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当了整整20年方丈!

有人评论:“这是当代最‘接地气’的和尚,没有之一!”

也有人质疑:“少林寺到底要走向哪儿?是修行圣地,还是文化品牌?”

那么,这位“开得了挖掘机,镇得住佛门”的印乐法师,究竟什么来头?

01 从寺院到国家大事的修行者

印乐法师,1966年出生在河南桐柏的一个普通家庭,俗姓尹,法号清全。

16岁时,他在海勃法师门下剃度出家,此后便走上一条清苦却坚定的佛门之路。

1983年,他在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真正成为了一名具备完整僧人身份的佛教徒。

随后进入中国佛学院进修,积累佛学根底,这一阶段的修行不只是精神的洗炼,也是学术的沉淀。

但印乐法师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在佛门之外也有一重“世俗身份”——他长期担任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甚至是全国人大代表。

这不是某种偶然的“荣誉挂名”,而是真刀真枪地参与宗教事务管理、政策协商与社会服务。

要知道,在当代佛教界,这样双重身份的僧人并不多。能在讲经说法和政治制度之间游刃有余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被选为少林寺新一任住持——他不仅懂佛法,更懂“人间道”。

他不仅能在禅堂中静坐参悟,也能在会场上代表佛教发声。

网友调侃说:“他不是普通的和尚,是内外兼修的高手。”这句话并不夸张。

02 20年白马寺改革经验成杀手锏

提起印乐法师,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他那段长达20年的白马寺执掌经历。

2003年,白马寺因为方丈空缺多年,寺务混乱、香火萎靡,管理面临困境。

彼时的印乐法师临危受命,肩挑“复兴古刹”的大任。

两年后,他正式升座白马寺方丈,成为这座“中国佛教祖庭”的新掌舵人。

与许多高僧讲求清修不同,印乐法师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和“运营能力”。

他不是坐在高台上训导,而是亲自操起挖掘机修缮寺庙,道场建设的蓝图从一纸计划变成实地工程。

据说,白马寺新佛殿的设计中,连地基施工的许多细节都曾由他亲自指点。

这种既能参禅又能管基建的“佛门CEO”形象,在当时可谓极具颠覆性。

他不止在国内忙活,还频频走出国门,赴东南亚弘法,代表中国佛教参与中泰、中缅佛教高层交流。

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缅甸政府也为他颁发宗教勋章。

这样一个既懂国际交流,又能操盘寺院管理,还能发大愿力推动宗教传播的高僧,注定不会是“庙里念经的普通人”。

这正是他能被“空降”至少林寺的关键筹码——他的履历表明,他不仅能“坐得住”,还能“干得成”。

正如一位佛教界人士所言:“少林寺需要的,不只是讲法的和尚,更是懂管理的改革者。”

03 他能为少林寺“破局”吗?

如今的少林寺,早已不是单纯的清修之地,而是集武术、旅游、商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

有人曾说,少林寺是“全球最知名的寺庙IP”。

寺外游客络绎不绝,寺内开课讲武术,甚至还有海外分院。

佛法的清净与现实的商业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张力与冲突。

这正是印乐法师即将面对的挑战。

站在千年古寺的门槛上,印乐法师要做的,远比外界想象中困难得多。

他要把控的不只是寺内的香火兴衰、僧人修行,而是如何在流量与信仰之间找到那根最微妙的“中道之线”。

如果说白马寺是他“打造品牌”的实验场,那么少林寺就是要面对“守住灵魂”的考验。

他已经不是那个刚刚出家的少年,也不是只会抄经念佛的高僧。

他经历过官场的磨砺,见识过市场的浪潮,如今再站回禅宗祖庭,是机缘,也是命运。

有网友评论:“愿这位会开挖掘机的高僧,能为少林寺修出一条真正回归的路。”

这句带着调侃的评论,实则也饱含真意。

面对庞大的文化流量机器,真正的信仰是否还能被守住?这是印乐法师留给我们的思考。

写在最后

印乐法师的上任,乍看之下只是一次宗教职务交接,但它的背后,却是一场关于佛教现代化、文化传播与信仰本质的深层博弈。

他既有出世的宁静,又具入世的智慧。他既能与俗世对话,又不忘初心修行。

在功利洪流中坚守信仰本质,这种难得的修行态度,比起千篇一律的高僧形象,更让人动容。

我们或许不能评价一位方丈的对错功过,但可以从他的履历中读懂一个时代的信仰焦虑与文化困惑。

这正是印乐法师的意义所在:在商业气息弥漫的山门前,做一个守门的人。

真正的修行,也许就是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寂静,在功利之中坚持一份不动的善念。

正如印乐法师所践行的那样:既能在泥土中开道,也能在心灵中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