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支信用卡的执念:河北听课归来,母子反目成仇
王先生的母亲近期深陷一款“平债项目”,不顾家人竭力劝阻,竟将名下所有信用卡全额透支,只为投身所谓“国家政策扶持项目”。据王先生讲述,母亲上周乘坐绿皮火车(要求坐绿皮车才能平负债)远赴河北参加项目宣讲,归家后便对该项目深信不疑,执意认为通过刷信用卡、撸网贷筹集资金,后续可凭借“国家政策”免除所有债务。
家人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果,王先生与母亲的关系彻底破裂。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后,他暂时搁置争议,首要目标转为控制母亲的行动,严防其再次参与项目相关活动,避免造成更严重的财产损失。
秦皇岛的“晋升神话”:六次往返,父母执迷不悟
远在深圳工作的朴先生,近来因父母深陷秦皇岛“中绿平债”传销而忧心忡忡。自去年三月起,他的母亲已先后六次前往秦皇岛参与项目活动,父亲虽仅去过两次(分别停留11天和3天),却也早已被深度洗脑,计划本周再次动身前往。
该传销组织的话术极具迷惑性:不仅承诺为参与者清偿债务,还宣称可通过内部考试晋升级别,直接发放资金;更荒诞的是,声称培训结束后,25岁至45岁的参与者可在各地安排官职,超出该年龄段者则能获得大额经商扶持。
为巩固信任,组织还编造“走对大门还要走对小门”“秦皇岛有18个平台,仅我们这一个是真的,其余都是‘搅水计划’,为唯一主平台打掩护”的谎言。朴先生的父亲甚至主动提议,让儿子亲自前往秦皇岛“考察验证”,其执迷程度可见一斑。

朋友的“成功案例”:北戴河之约背后的传销陷阱
胡先生与一位相交二十年的老友重逢时,发现对方言行大变,张口闭口皆是“国家政策”“重大项目”。
老友先是让胡先生查询中国四大行的股份均由外资控股(辟谣:均为国有控股,并非外资控股。其控股股东主要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财政部等国家授权机构,国有股份占比绝对主导,外资仅可能通过流通股少量持股。无控制权,核心股权始终由国家掌控,保障金融体系安全。);随后又提及两人共同认识的一位朋友——曾因犯罪入狱3年,如今案底竟被“清理”,可顺利开出无犯罪记录证明。
这一系列“实证”让胡先生逐渐放下戒心,老友趁机邀请他前往北戴河参加“项目学习”,并要求出发前填写详细的《国家三部委发放创业扶贫资金申请表》,表格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征信状况、信用卡及网贷额度、资产情况等诸多敏感内容。此外,该项目还限定18-55周岁、身体健康且无重大疾病者参与,明确排除曾参与善心汇且去北京闹事者,同时暂不开放北京、天津、河北等多地申报通道,要求参与者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自费承担4天食宿。
就在填写信息的前夕,胡先生通过百度、抖音搜索相关关键词,识破这是一场传销骗局,及时终止了行程。据老友透露,他自己原本负债100多万,参与项目后信用卡起诉记录“消失”,还开上了奔驰400(二手车),身边另有4名失信人员的银行债务也“被处理”——这些看似光鲜的“成功案例”,实则都是诱骗他人入局的诱饵。
旧情与骗局交织:前夫为“平债”抛家弃子,贷款入局
唐女士的前夫在离婚不到两年后,被曾与其有不正当关系的女子拉入“平债项目”骗局。2025年7月,前夫在山海关旅游期间,受该女子持续蛊惑,毅然放弃与侄子合作的小生意,全心投入所谓“国家项目”。据悉,该女子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在朋友圈发布平债广告,前夫也曾帮其转发过一两次,后因朋友提醒可能影响孩子前途才停止。为逼迫前夫加入,该女子以“月薪3000却要承担诸多工作”为由,劝说他放弃现有生计。
唐女士得知后极力劝阻,甚至提出愿意帮他偿还10万元左右的债务,还暂时收起了他的手机、银行卡和身份证,却遭到前夫激烈反抗。最终,前夫趁修理物品之机溜走,彻底投身该项目。此后,前夫不仅频繁发布平债广告,还贷款购买了15股“项目股份”,向亲友大肆宣传“花几万就能挣几十万”,甚至试图拉拢哥哥参与。
唐女士通过朋友套话得知,该组织并无具体名称,对外宣称是“国家项目”,核心活动仅有“学习”。令人担忧的是,前夫早有参与传销的前科,曾涉足翰林黄金、云支付等多个骗局,却始终不长记性,对家人和身边人的劝告置若罔闻,唯独对传销组织的虚假承诺深信不疑。
目前,唐女士已接到多通网贷催收电话及崇左反诈中心的预警来电,前夫的征信状况也因参与骗局岌岌可危。
骗局逻辑拆解:“平债项目”的三大套路与致命漏洞
这类“平债项目”传销之所以能屡屡得手,关键在于其精心设计的三大套路:
其一,“官方背书”话术欺骗。利用“国家政策”“三部委扶持”“合法平债”等模糊表述,伪造“政策文件”“官方项目”假象(如要求填写含“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字样的申请表),让缺乏信息甄别能力的群体误以为是“正规渠道”。事实上,国家从未推出过“平负债”“打造红色中产”“出局后从政从商”等政策,所谓“官方背景”纯属无稽之谈。
其二,“利益诱惑”分层诱导。针对不同群体定制谎言:对负债者承诺“免还债务”,对投机者鼓吹“贷款投资赚大钱”,对求官者虚构“年龄分级晋升”。通过展示伪造的“成功案例”(如信用卡不用还、征信报告已结清等数据变化,以及法院起诉撤案、限高解除、销案底、开豪车等),制造“他人能成你也能”的错觉,精准激发人性中的贪念与侥幸心理。

其三,“情感绑架+信息控制”。一方面利用亲情、友情或暧昧关系施加压力,让参与者难以拒绝;另一方面内部执行四部电话,灌输“神秘感”“负面调控”精神控制参与者,进一步强化洗脑效果,让参与者在封闭环境中越陷越深。
而其致命漏洞显而易见:债务不可能凭空消失(信用卡欠款、网贷均需依法偿还,逾期将影响征信甚至触犯法律);“国家政策”从未授权任何组织以“平债”名义集资;所谓“从政从商”“打造红色中产”更是违背常识的荒谬承诺。

这些案例深刻警示我们:面对“高回报”“免债务”“官方背景”等诱惑,务必保持理性与警惕——真正的国家政策绝不会通过私人渠道推广,更不会要求参与者透支信用卡、贷款集资。若发现亲友深陷此类骗局,应及时报警或联系反传销机构,果断止损,避免财产损失与亲情破裂进一步扩大。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