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脚怎么站?下盘稳了才不费劲儿!
咱站的时候就记 2 点:
① 脚分开,跟肩膀一样宽;
② 脚尖稍微往前偏一点(不用量角度,看着舒服就行)。
重心别压脚跟或脚尖,落在脚掌中间位置,想象脚底粘在地上。
【小技巧】脚趾轻轻抠下地面,下盘会更稳,腿不用额外使劲!
2. 膝盖怎么弯?不超脚尖是关键!
膝盖别伸直,也别蹲太深,就像:
“想坐个矮凳子,但还没坐下”—— 弯到这个程度就行。
【注意】看一眼膝盖尖,别超过脚尖!这样既不伤膝盖,腿也没那么累。
3. 腰怎么放?别僵着,让骨头 “干活”!
想象头顶有根线,轻轻往上拽(不用太使劲),同时:
① 肩膀往下沉(别耸肩,一耸肩就僵);
② 屁股稍微往后收一点。
腰不用刻意挺笔直,保持平时的自然弯度就好 —— 这样重量落骨头上,不是硬撑肌肉,站久不酸。

1. 呼吸用不用练?新手咋舒服咋来!
刚开始别较劲练 “腹式呼吸”,平时咋喘气现在就咋喘,自然最重要。
等肩背、肚子放松了,再试试慢一点的腹式呼吸:
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慢慢瘪下去,每分钟 8-10 下(跟平时深呼吸差不多)。
2. 注意力放哪儿?别抓太牢,走神很正常!
咱把注意力轻轻放 2 个地方,选一个就行:
① 脚底(感受脚踩着地面的劲儿);
② 呼吸(跟着一吸一呼走)。
就像盯着一小团火苗,别使劲抓着注意力,也别让它跑太远。
【小技巧】走神了不用骂自己,轻轻拉回来就成!
身体弱的朋友:可以想 “肚子中间”(丹田);
高血压的朋友:试试想脚底(【注意】不是治病,不舒服马上停)。

1. 僵了怎么办?稍微晃一晃就行!
站的时候觉得肌肉僵了,别硬扛:
以脚后跟为轴,身体前后 / 左右轻轻挪(幅度别超 5 厘米,就像轻轻晃悠),肌肉一松,就不酸了。
2. 时间怎么加?从 5 分钟开始,慢慢涨!
新手别想一次站半小时,按这个节奏来:
① 第 1 周:每次站 5 分钟;
② 适应后:每周多站 2-3 分钟;
③ 到第 6 周:单次就能站 25 分钟!
【备选方案】一次站不动?分早晚各站 10-15 分钟,比硬撑轻松。
3. 哪些地方要松?腋窝和腰胯别绷着!
① 腋窝:别夹太紧,像夹了个小气球(不压也不松);
② 腰胯:稍微往后打开点,跟坐摇椅的放松感一样。
关节别绷死,“拉开” 点空间,肌肉就不用一直紧张了。

1. 别硬撑!腿酸了就停,伤膝盖不值当!
只要腿酸得厉害、还发抖,赶紧停下歇会儿 —— 别跟自己较劲,硬撑只会伤膝盖。
2. 收功别太急!按 2 步来,不头晕!
站完别 “噌” 一下站起来,按这 2 步做:
① 第一步:双手叠一起,轻按肚脐,顺时针揉 9 圈、逆时针揉 9 圈;
② 第二步:慢慢活动脚踝、膝盖,让气血顺过来。
3. 别追 “奇怪的感觉”!手脚发热发麻很正常!
站的时候手脚发热、有点麻,不用高兴也不用慌 —— 这是正常反应。
要是刻意找这种感觉,反而会头晕、累得快,顺其自然就好。
好多人坚持 1 个月后都说:站桩没那么累了,肩背不绷了,久坐的腰酸也轻了(【注意】效果因人而异,跟练得勤不勤、身体基础有关)。
最后提醒:这些技巧是传统养生总结的,只能当日常保健用,不能替医生建议。有基础病、身体不舒服的,一定先问医生或教练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