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间,‘耕读传家’的砖雕在门楣上静默;穿堂风掠过,梁枋间的木雕牡丹仿佛还沾着百年前的晨露。”10月下旬的晋城沁水,秋阳为太行山余脉镀上一层暖黄,柳氏民居内,35岁的文化学者陈雨桐轻抚着影壁上的“丹凤朝阳”浮雕感叹,“这里不像景点,更像一本摊开的家谱——每块砖、每片瓦都在讲柳家人的故事。”
作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后裔的聚居地,柳氏民居隐于沁水县西文兴村,距市区约40公里,是北方罕见的明清官商宅第与家族文化融合的活标本。这里保存着36座明清院落、120余间古宅,集砖雕、木雕、石雕“三雕”艺术之大成,更完整留存了柳氏家族“耕读传家、清廉守正”的祖训。今年国庆假期,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其中40%为文化研学群体,30%是追寻“柳氏血脉”的后裔。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解锁这座“藏在古村里的家族文化博物馆”。
从“宗元遗脉”到“耕读世家”:一座古宅里的千年传承柳氏民居的故事,始于一场“隐世的选择”。
“唐末战乱,柳宗元后裔柳琛为避祸,携家眷从河东(今永济)迁至沁水西文兴村。”沁水县文旅局文物科科长李敏介绍,“此后数百年,柳氏子孙恪守‘耕读传家’祖训,既务农置田,又读书入仕——明清时期走出进士4人、举人10人,最高官至四品,却始终保持着‘富而不奢、贵而不骄’的门风。”
这种“隐而不没、显而不耀”的家族气质,全写在古宅的细节里:
建筑格局:民居依“八卦”布局,主街为“丁”字形,暗含“护佑子孙”之意;7座大门均朝村外,寓意“出门闯荡、心系祖根”;
三雕艺术:砖雕“二十四孝图”讲述伦理孝道,木雕“渔樵耕读”传递处世哲学,石雕“麒麟送子”寄托家族兴旺;
家训文化:中宪第正厅悬挂“清闻堂”匾额,两侧对联“立身惟直同松竹,遗泽应同天地久”,正是柳氏“清廉守正”的精神写照;
隐逸智慧:村外围有“防御墙”“地道”,遇战乱可闭户藏粮、地下通联,体现“乱世保家、盛世守礼”的生存智慧。

柳氏民居的魅力,在于它把“家族史”写成了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活场景。以下五大玩法,带您深度感受“耕读世家的日常”。
1. 古宅漫游:四条路线,读懂建筑与家风经典导览线(2小时):村口“柳氏宗祠”→司马第→中宪第→“丹凤朝阳”影壁(重点看:宗祠内柳宗元画像与《柳氏家谱》真迹;司马第的“四水归堂”天井,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影壁浮雕的凤凰与牡丹,象征“富贵吉祥”)。
三雕艺术线(3小时):集中探访“九宅十八院”,细品砖雕“二十四孝”、木雕“松鹤延年”、石雕“麒麟送子”(景区提供讲解器,扫码可听每幅雕刻的故事)。
家训研学线(1.5小时):参观“柳氏家风馆”,看族规碑刻、祖训手札,参与“抄写祖训”体验(提供宣纸毛笔,作品可带走作纪念)。
隐逸探秘线(2.5小时):沿村外围步道探访“防御墙”“地道遗址”,听村民讲“闭户藏粮”的往事(需提前预约,部分地道仅限10人/批进入)。
2. 家风体验:当一天“柳氏后人”晨读祖训:清晨6:30(需提前联系),在宗祠跟随村老诵读《柳氏祖训》“孝父母、友兄弟、睦邻里、务本业……”(免费,限10人/场);
习字抄经:在“清闻堂”体验临摹柳公权楷书(提供字帖、毛笔,费用30元/人,作品可题“某氏后学”落款);
非遗手作:跟村内老匠人学扎“柳编灯”(柳氏传统手工艺,材料包50元/套,成品可带走)。
3. 季节限定:古宅与四时的诗意对话春(4-5月):村外杏花、梨花盛开,古宅青瓦白墙掩映花海,适合拍“耕读人家”主题照;
夏(6-8月):院内石榴树、枣树挂果,蝉鸣声中听老匠人讲“古宅避暑术”(如厚墙隔热、天井通风);
秋(9-11月):银杏叶染金,古宅阶前落满黄叶,与青砖灰瓦构成“岁月静好”的画卷;

历山(距柳氏民居30公里):登华北最大原始森林,看舜王坪草甸、历山瀑布;
湘峪古堡(距柳氏民居25公里):探访“三都古城”,对比明清官宅的不同风格;
沁水历山地质博物馆(距柳氏民居15公里):了解太行山地质演化,辅助理解古宅选址智慧。
5. 隐藏玩法:住“古宅民宿”做一回“柳家人”村内有3家由老宅改造的民宿,保留原宅格局与装饰:
“司马第民宿”:原为柳氏官员宅邸,客房带雕花木床、老榆木书案,推窗见古槐;
“耕读小筑”:由旧私塾改建,提供“夜读”服务,睡前可借阅《柳河东集》《柳氏家谱》;
特色餐饮:民宿提供“柳氏家宴”(小米稠饭、土鸡汤、腌山蘑菇,人均40元),食材多取自村民自种自养。
实用攻略:如何“有备而来”触摸这段家族记忆?基础信息地址: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柳氏民居景区(距晋城市区约40公里,距历山景区30公里);
开放时间:9:00-17:30(17:00停止入场,全年无休,周一闭馆维护);

导览服务:
免费:入口处领取《柳氏民居导览图》,扫描二维码听语音讲解;
付费:“深度文化游”(含家谱解读、三雕艺术详解、古宅民宿体验,280元/人)。
交通指南自驾:导航“柳氏民居景区”,景区有免费停车场(车位300个,节假日需排队15分钟);
公交:晋城市区乘“晋城-沁水”班车至“土沃乡站”(车程1小时,票价15元),转乘景区接驳车(5元/人);
高铁/飞机:
高铁至“晋城东站”:乘出租车至景区(约50分钟,车费120元);
飞机至“郑州新郑机场”:乘大巴至“晋城汽车站”,转乘班车(约2小时)。
一日精华路线(文化+体验+休闲)上午:抵达景区→经典导览线(宗祠→司马第→中宪第→影壁)→午餐(民宿尝“柳氏家宴”);
下午:三雕艺术线(九宅十八院)→家训研学(抄写祖训、体验柳编)→入住古宅民宿;
晚上:参与“夜读祖训”(民宿组织,听村老讲柳氏故事)。
注意事项古宅多为木质结构,禁止吸烟、触摸未设护栏的文物;
部分院落台阶较高,建议穿防滑鞋;冬季地道探秘需注意保暖;
村内信号覆盖良好,但民宿部分区域无Wi-Fi,可提前下载《柳氏家训》电子版;
周边“历山”“湘峪古堡”可顺路串联,建议安排2天行程。
游客故事:在这里,找到“家族的根”“终于找到柳家人的‘老家’了!”来自河南的柳先生攥着家谱复印件红了眼眶,“我们这一支迁到河南已8代,今天站在宗祠里,看着‘柳氏家谱’真迹,才算真正接上了根。”
“带孩子来上‘家风课’!”北京的刘女士指着“渔樵耕读”木雕说,“以前讲‘耕读传家’他只当成语,今天摸一摸雕花,听老匠人说‘读书是本分’,孩子说‘我也要像柳宗元一样写文章’。”
“我是来做研究的!”高校历史系研究生小林背着笔记本,“柳氏民居的家训碑刻保存完好,这些一手资料对研究明清家族文化太珍贵了——我要多拍些照片,回去写篇论文。”
结语:柳氏民居,是一座宅,更是一部“活着的中国家族史”从唐末的避祸迁徙,到明清的耕读传家,再到今天的游客惊叹,柳氏民居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最好的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老物件”,而是融入生活的“活传统”。
正如李敏科长所说:“柳氏民居的价值,不在‘房子有多古’,而在它是中国家族文化的‘微缩景观’——这里有对教育的敬畏,对道德的坚守,更有‘富而不骄、贵而不奢’的生活智慧。”
这个秋天,不妨走进柳氏民居。在青砖灰瓦间触摸祖训的温度,在雕花木窗前聆听家风的故事,在古村炊烟里感受“耕读传家”的力量。你会发现:所谓“文化传承”,不过是我们在行走中,与祖先、与自己,完成的一次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