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新赛季 WCBA 联赛的大幕即将拉开,球迷们满怀期待地翻看各队大名单时,却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个星光黯淡的开局。李月汝、韩旭、李梦这几位中国女篮的顶梁柱相继集体缺席,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升级了,连被视为女篮2米26最强天才中锋的张子宇也无缘她的新秀赛季。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金元女篮泡沫破裂后留下的巨大后遗症。过去几个赛季,四川与内蒙古两支豪强掀起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她们不仅几乎垄断了国家队的主力阵容,更将女篮市场的薪资水平吹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随着上赛季三外援政策的开放,同等水平外援的身价甚至不足国内球员的一半,性价比的差异让泡沫瞬间失去了支撑。

本赛季的寒意比以往来得更直接,内蒙古女篮宣告解散,多名国手因为薪资问题难以续约,全联盟共有 3 支俱乐部在这一年消失。这背后既有大环境低迷的因素,更暴露出女篮市场化程度极低的尴尬现实。纵观本赛季 18 支参赛球队,绝大多数依然依靠地方政府和国企输血维持,真正依靠民营企业赞助支持的仅有东莞新彤盛和武汉盛帆两家。在此背景下,东莞女篮的梁老板显得尤为另类且伟大。作为同时拥有 CBA 深圳队的老板,他在资金紧张的关头,宁愿出售男篮主力球员也要维持女篮运营,今年收获的两个冠军证明了他的坚守并非徒劳。当投资人回归理性,那些曾经不仅要算竞技账更要算经济账的生意人,自然不会再为虚高的溢价买单。

最令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张子宇的缺席。这位身高出众的天才中锋本该是新赛季最大的看点。过去两个赛季,外界关于让她提前进入职业联赛的呼声从未停歇,但受限于未满 18 岁的规则,她始终无缘赛场。如今好不容易熬到了符合年龄规定的 18 岁,却因为与母队山东方面在合同细节上未能谈拢,导致双方谈判破裂。这无疑是一个多输的局面:山东队失去强援,联赛失去流量,张子宇失去了宝贵的练级机会。这一僵局也给中国篮协副主席宫鲁鸣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协调体制与市场的矛盾迫在眉睫。不过,张子宇若无法在国内打球,前往海外联赛或许是另一条出路。过去两年已有不少海外球队对她表达了浓厚兴趣,若能像李月汝那样在海外历练,对她个人技术打磨和中国女篮的长远发展而言,反倒可能是一件好事。

尽管球星流失严重,但职业联赛的新陈代谢从未停止,2025 至 2026 赛季依然有一批值得关注的新鲜血液注入。据统计,参加了今年夏天 U19 女篮世界杯的国青球员中,超过半数将踏入职业赛场。特别是卫冕冠军广东女篮将迎来两位 2007 年出生的小将,徐培琳和李泳霖正式升入一队,两人数据相当全面,这些年轻面孔的出现,或许能为处于阵痛期的 WCBA 带来一丝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