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越来越“年轻”的骨质疏松症。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毫无来由的腰疼背痛,不知不觉变矮的个子,轻轻一摔就骨折……这些症状可能提示:你的骨量正在流失。
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是常见的逐步发展变化的代谢性骨病,引起骨密度降低,损害骨骼的正常结构。

图源:AI
骨质疏松可导致微小骨折或不明显的创伤,尤其是在胸椎、腰椎、手腕和臀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日益升高,危害极大,但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及诊断率仍然很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面临患病率高,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低(“一高三低”)的严峻挑战。
二、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腰背疼痛: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可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
脊柱变形: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或心肺功能下降,或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出现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
骨质疏松性骨折:日常生活中或受到轻微外力时即发生的骨折,骨折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
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恐惧、自信心丧失及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等。
三、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利”
人在30多岁之前是储存骨骼峰值量和质量的阶段,这个阶段积累的骨骼峰值量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会越晚,程度也越轻。可现在的年轻人,由于饮食、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受骨质疏松症侵犯的风险。
究其原因,无非以下这几点:
1. 运动因素:骨骼系统的功能是负重和运动,活动越多,肌肉越发达,骨骼吸收钙也越多,变得坚强。工作比较繁忙,上下班又习惯以车代步,体力活动和锻炼时间较少。
2. 饮食因素:饮食习惯不利于骨健康,如爱喝咖啡,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这类饮料的过多摄入会增加钙从尿液中排出,降低骨质量;此外,吸烟、喝咖啡、饮食口味太重,都会导致钙吸收障碍。食物中缺少铜、锰和锌等微量元素也会影响骨密度。
3. 接受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作用是帮助人体吸收钙质,没有它,食物中钙质再多也吸收不了。维生素D的来源不太广泛,但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人体可以利用吸收的原料自行转化制造。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户外活动偏少,出门又喜欢打遮阳伞或者涂防晒霜,日晒不足,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未能满足骨健康的需要。

图源:AI
四、骨质疏松了怎么办?
骨骼强壮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
1.调整生活方式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钙、低盐(5 g/d)和适量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 1.0~1.2g/kg,日常进行抗阻训练的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 1.2~1.5 g/kg)的均衡膳食。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 120~150 g/d,推荐摄入牛奶300~400 ml/d 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充足日照:直接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接受足够紫外线照射,但需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
图源:AI
规律运动: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活动;增强肌肉功能的运动,包括重量训练和其他抵抗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清除室内障碍、使用防滑垫、安装扶手等。
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清除室内障碍、使用防滑垫、安装扶手等。2.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1)摄入充足的钙: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中国居民中青年推荐每日钙摄入量为 800 mg(元素钙),50岁以上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荐每日摄入量为1000~1 200 mg,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2000 mg。尽可能通过膳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
(2)补充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和降低跌倒风险等。
注:维生素D及钙剂补充量因人而异,建议咨询医生依据自身情况确定具体药物、剂型及剂量。

图源:AI
3.按疗程规律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种类繁多,疗程应个体化、长期化,建议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后依据自身健康状况、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等指标选择适宜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4.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由来已久,副作用小、价廉效优,具有独特优势,建议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