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动力电池回收消息,近日,陕西省汉中市生态环境局正式批复了《汉中环泰新能源回收利用科技有限公司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项目落户于勉县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将建设一条退役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回收拆解流水线和一条电池回收拆解梯次利用流水线,年回收处理能力达2.1万台,计划购置约60台相关生产设备。项目总投资12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8.2万元,标志着陕西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随着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亿辆,首批动力电池迎来集中退役潮。陕西省依托自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正加速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赛道。截至2025年9月,全省已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宝鸡、咸阳、汉中等多地联动的产业格局,12个规划总投资超30亿元的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年处理能力突破15万吨,一个千亿级的“城市矿山”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成型。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制造商需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主面临“8年之痒”的脱保期,如何处理退役动力电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私家车主有此困扰,多地公交车运营公司也因电池续航能力下降、采购更换成本高企以及补贴退坡等因素,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陷入困境。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39.5GWh,同比增长42.4%,而全国动力电池产能已突破1800GWh。通过补贴政策引导老旧电池更换,既能有效消化过剩产能,又能优化资源配置。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中的金属部分、正极、负极、隔膜等部件均可循环使用,其蕴含的巨大回收价值使其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城市矿山”。
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便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需进行回收处理。经过专业处理后,这些废旧电池可重新焕发生机:一方面可以梯次利用,应用于两轮电动车、太阳能路灯或储能设备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场景;另一方面则能实现再生利用,如当电池容量衰减至40%以下时,可提取其中的钴、镍、锂等金属原材料,用于制造新电池。
陕西省将动力电池回收纳入“双碳”战略核心环节,2024年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全省动力电池回收率达70%以上的目标,并配套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激励政策。2025年,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实施,倒逼产业链向安全化、标准化升级。陕西率先建立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实现从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培育库试点省份。
2024年作为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脱保的关键节点,政策密集出台不仅彰显了国家对电池回收产业的重视,更推动了行业规范化发展与法治化建设。在政策的引领下,整个电池回收行业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