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个发小,叫阿健。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是那种典型的“有冲劲”的人。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常说:“我一定要在大城市买房,哪怕贷款三十年,我也要有个自己的窝。”
那时候我觉得他挺有志气的。毕竟我们小地方出来的人,谁不想在大城市扎根?
2019年,他在广州番禺买了一套房,总价330万,首付100万,贷款230万。那天他在群里发了朋友圈,配的文字是:“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奋斗的人生值得!”底下一堆人点赞、祝贺,连我都被他那股劲儿感染了。
刚买房那会儿,他整个人都是往上冲的。工作特别拼,连周末都加班。他说要早点升职加薪,这样每个月还房贷也能轻松点。那时候他笑得很自信,喝酒的时候拍着胸口说:“房子是男人的底气,辛苦几年就过去了。”
可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他整个人变了。
2021年房价开始往下走,他那套房现在比买的时候跌了七八十万。更糟的是,去年公司业务不景气,他工资被砍了三分之一。以前还能松口气的房贷,现在成了压在他心口的大石头。
我有次去找他吃饭,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点菜的时候,服务员刚拿菜单来,他就说:“别点太多,吃不了浪费。”说完还笑了笑,但那笑特别勉强。
吃饭的时候他跟我说:“我现在每个月最怕的就是25号。”我问为什么,他叹口气说:“那天是还房贷的日子。扣款短信一来,我就觉得自己快喘不过气了。”
他说,以前他花钱挺大方的,朋友聚会、请客吃饭都不皱眉。现在一杯奶茶都得犹豫半天。买衣服要看打折不打折,连地铁都比以前多走几站,为的是少换一次线。
我问他老婆的情况怎么样,他苦笑了一下,说:“她比我还焦虑。我们原本计划要个二胎,现在也不敢想。就怕多一个孩子,生活彻底崩盘。”
那一刻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原本阳光、开朗、敢拼的男人,现在被房贷压得小心翼翼地过日子。
其实阿健这样的例子,我身边太多了。
以前大家一谈到买房,眼睛里都亮着光。觉得只要有一套房,生活就稳了,未来就有方向了。可是几年过去,房子没带来安全感,反而让人陷入焦虑。
我同事小吴,前年买的房,首付掏空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借了亲戚的钱。刚拿到钥匙那阵,他兴奋得天天去工地看装修。可现在每个月房贷一扣完,就剩几千块,孩子生病都得刷信用卡。
他有天喝多了,对我说:“我现在最怕的是生病。只要一病,房子就供不起。”
其实说到底,我们这代人,都被“房”绑住了。买的时候信心满满,以为是改变命运的起点;供着供着,就发现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战斗。
有房的人,每个月都在为银行打工;没房的人,又被逼着追赶。大家都在焦虑,只是方向不同。
以前父母那一辈买房,是为了安家;我们买房,是怕被时代抛下。可时代从没等过谁。房价跌的时候,没有人伸手拉你一把。银行照样扣钱,生活照样要继续。
阿健现在几乎不发朋友圈了。以前爱晒生活、晒车、晒房、晒出差照片。现在朋友圈只有孩子的照片,连文案都简单:“平平安安就好。”
那天我离开他家时,他送我到电梯口,突然问了一句:“你说我是不是太早买房了?”我没回答。因为我知道,这个问题没意义。早也好,晚也罢,普通人永远都逃不开那个循环——拼命赚钱,拼命供房,拼命生活。
一套房子,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它让人努力、让人焦虑,也让人慢慢失去了生活的轻松。
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什么时候才能不再被房子捆住?什么时候能不再因为一套房,活得小心翼翼?
也许那天很远,也许永远都不会来。
一套房子,让多少人从意气风发变得小心翼翼。有的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有的被债务掏空了希望。而我们,都还在这条路上,一边咬牙,一边假装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