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风云变幻的南海,每一次军事动态都备受全球瞩目。当地时间 10 月 26 日下午,一场意外震惊了世界:美国海军 “尼米兹” 号航母打击群在南海活动时,两架战机在短短半小时内接连坠海 。
最先出事的是一架 MH-60R “海鹰” 直升机。下午 2 点 45 分左右,它从 “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起飞执行任务,可谁也没想到,它突然坠入南海海域。这架直升机主要执行反潜和搜救任务,机上的 3 名机组人员命悬一线。幸运的是,美军迅速展开救援行动,3 人被成功救起。
然而,灾难并未就此结束。仅仅 30 分钟后,下午 3 点 15 分,一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重蹈覆辙。这架战斗机同样在从 “尼米兹” 号起飞执行任务时坠入南海海域。F/A-18F 主要用于空中打击和侦察,当时机上有 2 名飞行员,他们紧急弹射逃生,最终也被成功营救。
众说纷纭:事故原因大猜想消息一经传出,全球哗然,关于事故原因的猜测也甚嚣尘上 。
有网民半开玩笑地调侃,这会不会是美国在与中国谈判受挫后,“赌气” 的表现。毕竟,近期中美在多领域的交流中存在分歧,这种戏剧性的猜测虽然缺乏依据,却也反映出部分人对美国在南海频繁军事活动动机的质疑。
军事专家们则从更专业的角度分析,认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较大。美军长期在南海挑衅,舰机人员神经时刻紧绷,在这种高压状态下,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大祸。就像 2017 年,美军 “菲兹杰拉德” 号驱逐舰在南海航行时与商船相撞,造成 7 名水兵死亡,调查结果显示,疲劳和操作失误是主要原因 。此次坠机事故,或许也是人员状态不佳导致操作出现致命失误。
也有人怀疑是设备故障。“尼米兹” 号航母已服役 50 年,即将退役,长期高强度使用,设备老化磨损严重,维护保养稍有不到位,就可能引发故障。2022 年,“尼米兹” 号就曾因储水仓漏水,被迫中断训练返港维修,这表明其设备状况不容乐观 。MH-60R “海鹰” 直升机和 F/A-18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虽性能先进,但经过长时间使用,机械部件老化、电子系统故障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坠机。
中美军事对峙:危险升级此次战机坠海事件,发生在中美军事对峙的敏感时期 。近年来,美军在南海动作不断,频繁派遣军舰、军机进行所谓的 “自由航行” 和抵近侦察,2020 年,美军航母打击大队进入南海的次数多达 5 次,实施演训和巡航,严重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 。今年,美军更是变本加厉,与菲律宾、日本等国举行联合军演,妄图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给中国施压。
然而,中美军事力量之间缺乏有效的实时沟通机制,这无疑是一颗 “定时炸弹” 。2022 年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中美军事交流一度中断。尽管后来双方高层同意重启对话,但沟通仍不稳定且不充分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南海的海空相遇事件频繁,一旦出现误判,“擦枪走火” 的可能性极大 。从技术层面看,中美距离战争或许真的只有一步之遥。美国及其盟友在中国周边的频繁活动,必然会引发中国的反制,双方发生冲突的风险客观存在 。
美国应反思:挑衅无法带来和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美之间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仅靠危机管控远远不够 。技术层面搭建危机管理机制、控制风险固然必要,但要彻底消除 “擦枪走火” 的隐患,关键在于美国及其盟友改变态度,减少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威慑活动 。美国天天在中国家门口挑衅,却要求中国 “不许还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埃里克・罗森巴赫与贝尔弗中心研究员克里斯・李虽指出了中美军事缺乏沟通机制这一核心问题,但提出的解决方案存在偏差,本质上仍带有浓厚的 “美国中心主义” 色彩 。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美国才是南海局势紧张的始作俑者,若不收敛其霸权行径,再多的沟通机制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
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总是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 。从伊朗核问题到南海争端,美国从不反思自身行为,而是一味指责他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无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以 “自由航行” 为幌子,肆意侵犯中国权益 。这种傲慢和 “美国中心主义”,严重破坏了地区和平稳定 。
基于美国的行事风格,中国在军事层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爱好和平,但也绝不畏惧战争 。若与美国及其盟友在空中或海上发生摩擦,中国有能力、有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自身不吃亏,并且让对方为其错误行为付出代价 。毕竟,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才是维护和平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