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唐僧在收徒弟时,得知三个徒弟都已经有了名字(悟空、悟能、悟净)之后,还分别又给他们另起了名字(行者、八戒、和尚),原因是什么?
猴王:
猴王在拜入菩提祖师门下后,菩提祖师问猴子叫什么姓名。
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在得知了猴子还没有姓名,便根据门中辈分,取了一个“悟空”的名字。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悟空寓意“皈依佛”,提醒其“空”的境界,需从迷惑中觉醒,最终成就斗战胜佛。
唐僧救出悟空后,又给他取名行者。
书里面说:
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
天蓬元帅:
观音奉旨上长安,路过乌斯藏过地界,遇到了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在此投成猪胎的猪刚鬣。
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径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猪母,可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
收服猪刚鬣后,观音菩萨给他取名悟能,寓意皈依“法”,破除贪嗔痴,遵守戒律,实现自我净化;。
唐僧收了悟能之后,又给他取名八戒。
书里面说:
你既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
卷帘大将:
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破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此受罚。
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叫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馀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
观音菩萨给他取名悟净,寓意“皈依僧”,强调内心清净,断除烦恼,达到佛家修行目标。
唐僧随后又给他取名和尚。
书里面说:
三藏见他行礼,真像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做沙和尚。
那么,既然已经有了名字,而且还是菩提祖师和观音这样的高人给取的,唐僧为何还要另取名字?
如果从唐僧取名的原因来看,基本上属于以貌取名,没有说出其他理由。
但取名字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强化师徒关系。
如果你小时候有过给其他同学或好朋友起外号(善意的)的经历,就会发现,起外号其实是一种占有心理,就像宣誓主权一样:他跟你关系比较特殊,比其他人更近。
从心理学上来讲:
外号常作为群体内部的“暗号”,增强成员间的归属感。例如,朋友间用幽默外号拉近距离,体现亲密与平等关系。
起外号还是一种话语权的争夺。当个体在现实中处于弱势(如被欺瞒的顾客),可通过命名权重新获得掌控感。
而唐僧在师徒几个人里面是最弱的、最需要保护的,他会通过起名字强化这种掌控权,有‘你们的名字是我起的’这种感觉。
当然了,另取名字也象征着三位徒弟正式加入取经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