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挖到宝了!1 幅画 = 养生法 + 文化书

从古至今,“生死” 始终是人类绕不开的永恒命题。人固有一死,此乃自然规律,如何延长有限生命、探寻超越死亡的可能、提升生命

从古至今,“生死” 始终是人类绕不开的永恒命题。人固有一死,此乃自然规律,如何延长有限生命、探寻超越死亡的可能、提升生命质量?中华先祖留下的智慧,恰如璀璨星辰,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道家以修真养生、追求 “长生久视” 为核心,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提出 “清静无为”“见素抱朴”“专气致柔”“心斋坐忘”“导引守一” 等修道养生理念,奠定了道家养生文化的基石。历经历代先贤的实践与传承,道家养生智慧不断积淀升华,其中,陈抟老祖所创的 “二十四节气导引功” 堪称经典。

陈抟一生践行 “道法自然”。早年科举失意后,他归隐武当山,与隐士相交,潜心悟道。数十载间,他以内心修炼为根本,辅以独特的养生之法,终得高寿,享年 118 岁,成为后世敬仰的养生典范。由他所创的 “二十四节气导引功”,更是将道家养生智慧推向新的高度。这套功法紧扣四时更迭、节气变换、时辰流转及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共设 24 式,每一式均与一个节气相对应,练习时间亦随节气变化而调整。至宋代,这套功法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传世,即便没有基础的普通人,也能借此轻松入门学习。

《道家修真图》

年代:元代

现藏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附属图书馆

尺寸:纵40厘米,横848厘米

材质:设色纸本

《道家修真图》画卷生动描绘了道家修真养生功法,涵盖二十四节气导引术与坐式八段锦,图文并茂、简明易学。这套功法不仅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实用手段,更是学习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通过它可深入理解天人相应、人天合一、子午流注、经络藏象等核心思想,同时接触古天文学、气候学、农业学等传统知识,堪称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导引养生术。

立春正月节

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宜每日子丑时,叠手按髀,转身抝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风气积滞,颈项痛、耳后肩臑痛、背痛、肘臂诸痛。

雨水正月中

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每日子丑时,叠手按胫,抝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乾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诸疾。

惊蛰二月节

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及肘后向顿掣,日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腰膂脾胃蕴积邪毒、目黄、口乾、鼽衂、喉痹、暴哑、头风、牙宣、目暗、羞明、鼻不闻臭、疳牙疙瘩。

春分二月中

运主少阴二气,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每日丑寅时,伸手廻头,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慄、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壳壳然坚而不痛,或痰气,皮肤瘙痒。

清明三月节

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每日丑寅时,正坐,挽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叩齿、纳清、吐浊、咽液各三。

治腰肾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嗌痛、颈痛不可回顾、肩拔、臑折、腰輭、肘臂诸痛。

穀雨三月中

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每日丑寅时,平坐,挽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漱。

治脾胃结瘕、瘀血、目黄、鼻鼽衂、颊肿、颔肿、肘臂外后臁肿痛、臀外痛、掌中热。

立夏四月节

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每日寅卯时,闭息瞑目,反换两手,抑挈两膝,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喜笑不休杂症

小雨四月中

运主少阳二气,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肺腑蕴滞邪毒、胸脇支满、心中憺憺大、鼻赤、目黄、烦心、心痛、掌中热诸病。

芒种五月节

运主少阳三气,配手少阴心君火。

每日寅卯时,正立仰身,两手上托,左右力举,各五六度,定息,叩齿,吐纳,咽液。

治腰肾蕴积虚劳、嗌乾、心痛欲饮、目黄、脇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而股痛、心悲、头痛、面赤。

夏至五月中

运主少阳三气,配手少阴心君火。

每日寅卯时,跪坐,伸手叉指,屈脚换踏,左右各五七度,叩齿,纳清,吐浊,咽液。

治风湿积滞、腕膝痛、臑臂痛、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两肾内痛、腰背痛、身体重。

小暑六月节

运主少阳三气,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每日丑寅时,两手踞,屈压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腿膝腰脾风湿,肺胀、满嗌、乾喘、咳缺、盆中痛、善啑、脐右小腹胀引腹痛、手挛、急身、体重、半身不遂、偏风、健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不常。

大暑六月中

运主太阴四气,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头项胸背风毒、欬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欠、溏泄、皮肤痛及麻悲愁欲哭、洒淅寒热。

立秋七月节

运主大阴四气,配足少阳胆相火。

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托,缩体闭息,耸身上踊,凡七八度,叩齿,吐纳,咽漱。

专治补虚益损、去腰肾积气、口苦、善太息、心脇痛不能反侧、面尘体无泽、足外热、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肿痛、腋下肿、汗出振寒、疑力侠瘿结核。

处暑七月中

运主大阴四气,时配足少阳胆相火。

每日丑寅时,正坐,转头左右举引,就返两手搥背之上,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膂痛、脇肋髀膝经络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背痛、少气、咳嗽、喘渴上气、胸背脊膂积滞之气。

白露八月节

运主太阴四气,配足阳明胃燥金。

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按膝,转头左右推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风气留滞腰背经络,洒洒振寒、善伸数欠、或恶人与交、闻木声则惊、狂疟、汗出、鼽衂、口喎唇胗、颈肿、喉痹不能言、颜黑、呕、呵欠,狂欲上登而歌、弃衣。

秋分八月中

运主阳明五气,配足阳明胃燥金。

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返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风湿积滞脇肋腰股、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膺乳气冲、股伏兔、䯒外廉足跗诸痛、遗溺失气奔响、腹胀、脾不可转、膕似结、腨似裂,消穀善饮、胃寒喘满、劳伤厥逆、反胃疟疠、水蛊气痞。

寒露九月节

运主阳明五气,时配足太阳膀胱寒水。

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诸风寒湿邪、脇腋经络动冲头苦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癞痛、头两边痛、头顖顶痛、目黄泪出、鼽衂、霍乱诸疾。

霜降九月中

运主阳明五气,配足太阳膀胱寒水。

每日丑寅时,平坐,纾两手,攀两足,用膝间力,纵而复收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风湿痹入腰脚、髀不可曲、膕结痛、腨裂痛、项背腰尻阴股膝髀痛、脐反出、肌肉痿、下肿、便脓血、小腹胀痛、小便不得、藏毒、筋寒、脚气、久痔、脱肛。

立冬十月节

运主阳明五气,时配足厥阴肝风木。

每日丑寅时,正坐,抝颈左右顾,两手左右托,各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胸脇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可俛仰、嗌乾、面尘脱色、胸满呕逆、飱泄、头痛、耳无闻、颊肿、肝逆面青、目赤肿痛、两脇下痛引小腹、四肢满闷、眩冒。

小雪十月中

运主太阳终气,配足厥阴肝风木。

每日丑寅时,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争力,各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腕肘风湿热毒、妇人小腹肿、丈夫㿉疝狐疝、遗溺闭癃、血睾、肿睾、疝、足逆、寒胻、善瘈、节时肿、转筋阴缩、两筋挛、洞泄、血在脇下、喘、善恐、胸中喘、五淋。

大雪十一月节

运主大阳终气,配足少阴肾君火。

每日子丑时,起身仰膝,两手左右托,两足左右踏,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脚膝风湿毒气、口热、舌乾、咽肿上气、嗌乾及肿、烦心、心痛 。

冬至十一月中

运主太阳终气,时配足少阴肾君火。

每日子丑时,平坐,伸两足,拳两手,按两膝,左右极力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手足经络寒湿,脊股内后廉痛、足痿厥、嗜卧、足下热、痛脐、左脇下背肩髀间痛、胸中满、大小腹痛、大便难、腹大、颈肿、咳嗽、腰冷如冰及肿、脐下气逆、小腹急痛泄下、肿足胻寒而逆冻疮。

小寒十二月节

运主太阳终气,配足太阴脾湿土。

每日子丑时,正坐,一手按足,一手上托,挽手互换,极力三五度,吐纳,叩齿,漱咽。

治荣卫积气蕴,食则呕、胃腕痛、腹胀、哕、疟、饮发中满、食减、善噫、身体皆重、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疽、五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黄口干、怠惰嗜卧、搶心、心下痞苦。

大寒十二月中

运主厥阴初气,时配足太阴脾湿土。

每日子丑时,两手踞床跪坐,一足用力,左右三五度,叩齿,漱咽,吐纳。

治经络湿积诸气、舌本强痛、体不能动摇或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尻阴臑胻、足背痛、腹胀肠鸣、飱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窍不通、足胻肿若水。

叩齿集神图法

叩齿集神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双手击天鼓二十四。

右法先须闭目、冥心盘坐、握固静思,然后叩齿集神,次又两手向项后,数九身,勿令耳闻,乃移手各掩耳,以第二指压中指,击弹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

摇天柱图法

左右手摇天柱各二十四。

右法先须握固,乃摇头左右顾肩膊,随动二十四。

舌搅漱咽图法

左右舌搅上腭三十六,漱三十六,分作三口如硬物咽之,然后方得行火。

右法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须待津液生方漱之,至满口方咽之。

摩肾堂图法

两手摩肾堂三十六,以数多更妙。

右法闭气搓手令热后摩肾堂如数毕,仍收手握固,再闭气想用心火下烧丹田,觉热极即止。

单关辘轳图

左右单关辘轳三十六。

右法须俯首摆撼左肩三十六次,右肩亦三十六次。

双关辘轳图法

双关辘轳三十六。

右法两肩并摆撼至三十六数,想火自丹田透双关脑户,鼻引清气后伸两脚。

托天按顶图法

两手相搓,当呵五呵后,叉手托天按顶各九次。

右法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

钩攀图法

以两手如钩,向前攀双脚心十二,再收足端坐。

右法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候口中津液生,再漱再吞,一如前数,摆肩并身二十四,及再转辘轳二十四次,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想时口鼻皆须闭气少顷。

基本

养生常识

古人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有孟、仲、季三月,一共十二个月。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来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对应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相当于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命名各有其特点,或反映季节变迁,或反映温度变化,或反映天气现象,或反映物候农事。在二十四个节气中,“节气”即每月的第一个节气,数量为12个;“中气”即每月的第二个节气,数量亦为12个。“节气”与“中气”相互交替,分别历时15天,目前人们已经习惯将“节气”与“中气”总称“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古人根据当时的物候现象制定了一种物候历,规定每五天为一候,每个节气有三候,二十四节气就有七十二候。在七十二候里,每一候都有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农业生产与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一个时辰为两小时,又分别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再与十二经脉对应。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意于树木的干和枝。干支系统是中国古代用来纪年、月、日、时的一种方法。“干支”与阴阳五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天干和地支都具有阴阳和五行的属性。十天干分为五阳五阴,十二地支分为六阳六阴,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叫“干支纪法”,因以“甲子”作为起始,亦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古代便是用“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此八个字就是俗称的“八字”。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间的四柱记录。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正经、经别和奇经三大类。正经有十二,故又称“十二正经”或“十二经脉”。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重要经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络脉:包括别络、浮络和孙络三部分。别络是十二经脉及任、督各分出一支别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支,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浮络是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

连属部分:十二经脉对内连属脏腑,对外连于筋肉、皮肤。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和支持筋肉骨节的体系,为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的作用。皮部,是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经气布散之所在,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并能反映十二经脉的病证。

左右

《道家修真图》高清大图建议横屏观看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