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陈女士最近有点窝火:下班晚了没及时取快递,被小区快递柜收取1元超时费。她联系快递员,对方说“默认放柜”;找快递柜客服,得到“超时收费是行业规则”的回复——就1块钱,却让她觉得“既不合理也不透明”。
这段时间,“快递柜超时收费”的争议频频引发讨论:有人觉得“1块钱不多,方便就好”,也有人吐槽“快递员没经过同意就放柜,凭啥要消费者买单”。不少网友晒出经历:“快递员直接放柜不管,超时费累计都快20块了”。
为啥快递柜超时收费总引发矛盾?核心症结在三点:
1. 放柜知情权缺失:很多快递员为省时间,未征得消费者同意就默认放柜,变相把“保管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2. 收费规则不清晰:超时多久收费、收费标准多少,不同快递柜规则不一,消费者往往取件时才发现要付费;
3. 责任划分模糊:快递员未按约定送货上门,却让消费者承担超时费,权责不对等。
从生活科普+维权实用角度,教大家理清规则、合理维权:
取件前:在购物平台设置“送货上门”偏好,明确备注“禁止未经同意放柜”,从源头减少被动放柜;
遇超时收费:先查看快递员是否提前告知放柜,若未告知,可联系快递员或快递公司要求退还超时费(依据《快递暂行条例》,快递应投递到约定地址);
长期应对:若快递员频繁违规放柜,可向快递公司投诉,或通过12305邮政业申诉平台反馈,要求整改。
快递柜的初衷是“方便取件”,而不是“强制收费”。快递员该遵守投递规则,平台该明确收费边界,消费者也得知道自己的权利——毕竟,合理的便利值得买单,但不合理的收费不该忍。
你遇到过快递柜强制超时收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