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正午12:30,戈壁滩突然传来震天巨响!只见全新飞船在烈焰中冲天而起,20秒后在空中“自爆”。别眨眼,这惊险一幕是中国航天精心导演的“救命大戏”!
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零高度逃逸试验的完成对于梦舟飞船的研制是飞船完成初样设计的重要标志,后续,“梦舟”载人飞船将投入正样飞行器的研制阶段。

当逃逸发动机轰然点火,重达20余吨的船塔组合体如离弦之箭直刺苍穹。仅20秒后,返回舱与逃逸塔在高空完美分离,三顶巨伞“唰”地绽放,最终返回舱像落在气垫床上稳稳着陆。全程仅120秒,却让观礼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为何要“自毁”飞船?
这其实是航天员的“生命保险”。如果火箭在发射台突发爆炸,这套系统能在眨眼间把载人返回舱弹射到安全区。更颠覆的是,梦舟首次包揽逃逸救生全流程!相比神舟飞船需要火箭配合逃生,新一代堪称自带“弹射座椅”。

27年磨一剑的进化。
上次类似试验还是1998年的神舟飞船。为何隔四分之一个世纪重做?
梦舟可是能载7人的近地版登月专车,体重超20吨,比8吨的神舟魁梧两倍!这次成功为载人登月扫清关键技术障碍。
“梦舟”采用“返回舱+服务舱”两舱构型,像乐高般自由组合。在神舟飞船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全面升级,通过灵活配置可满足不同深度的空间任务需求。近地版可支持中国空间站运营,最多可搭载7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近地轨道;登月版则服务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可搭载3名航天员穿越地月空间。一船两用省下百亿研发费!

着陆技术也尽显黑科技。三顶巨伞同时展开,承重能力碾压神舟单伞;触地前0.5秒弹出双层气囊,外层吸能内层维稳,双层气囊在触地前能最快速度充气弹出;返回舱采用防热、密封双层结构,通过气动优化降低再入热负荷。
和27年前的神舟飞船返回舱实验相比,神舟飞船是火箭负责逃逸,飞船负责救生,而梦舟载人飞船则全面负责逃逸和救生两项任务。这次实验,就是通过对梦舟载人飞船的逃逸救生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进行综合考核,同时验证逃逸时序、逃逸分离、逃逸弹道闭环控制等,获取参数的正确以及匹配程度,进一步获得和下一步修正逃逸参数。

太空首款“可回收飞船”。
“梦舟”返回舱能重复使用5次以上!仅更换防热外壳就能再次出征,比神舟的节省70%成本,堪称航天界的共享飞船。在发生紧急故障时候,能有效将航天员飞船返回舱带离危险区域,并保证航天员能安全回到地面。
这次试验等于拿到初样研制毕业证!团队已转向正样研制——打造真正飞天的飞船。接下来将通过全系统试飞进行终极考核。
与此同时,长征十号登月火箭的发动机正在试车,月面着陆器展开模拟实验。可以说是,七个座椅都装好了,就等航天员来试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