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说,50后是一代很不容易的人群。他们出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童年常与饥饿、短缺相伴;青年时赶上特殊时期,学业中断、上山下乡是不少人的共同记忆;中年扛起家庭与社会双重重担,上要赡养多辈老人,下要抚育子女,还需适应时代转型的冲击;步入老年,又常面临空巢、健康退化的挑战,部分人还要帮衬子女带孙辈。
50后退休人员养老金经历了快速增长,现在平均养老金都有三四千了。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领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月200元左右的养老金。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50后还有多少人活着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50后还有多少人活着呢?从第七次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当时的调查数据时间范围为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截至当年,60~64岁的人口数量是7,533万人,65~69岁的人口数量是7,252万人。虽然说这时间段内并不是完全50后,1949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人数当时属于69岁人群,同样1959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属于59岁人群,但数量上也是大差不差的。
也就是说,50后在2020年还活着的人口数量大约是14785万人。

当年50后究竟出生了多少人呢?根据网上搜集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信息来看,1950年至1959年我国合计出生人口数量是16846万人,死亡率仅为12.3%。说实话,由于时间遥远,统计手段落后,而且当时也没有户籍制度,当时的出生人口数量和生存到现在的比例一般会略低一些。死亡率在20%左右,是相对客观的。

从2020年到2025年,说实话,又过了5年的时间。70岁以后,人们的死亡概率将快速提升。65岁到69岁,年化死亡率还仅仅有1.1%。70~74岁的死亡率将快速提高至2.2%。按照比例计算,截止到2025年,我国50后还活着的人数约有13573万人。
50后平均还能活多久才会“退场”呢?按照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来看,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一般情况是女性预期寿命要比男性长5年左右。根据以往预期经验来看,男性预期寿命大约是76.3岁,女性约为81.5岁以上。

不过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我国公布的预期寿命指的是当年新生儿的预期寿命。已经成年或者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已经度过了年轻人死亡的概率,所以预期活到的年龄会更大一些。一般来说,他们预期获得的年龄能在84~85岁。
在有关概率计算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下美国的参加社保人员使用生命表的计算数据。这里边预测的男性预期寿命是76.28岁,女性为81.05岁,跟我们差不多的。
初始假设有10万人,到65岁男性活着的概率是80.69%。活到75岁的概率是63.66%。女性活到65岁的概率是88.05%,活到75岁是75.18%。
随着年龄增大,人口死亡率增高,0岁新生儿男性活到85岁的概率,就只有34.48%了。也就是说,活到65岁的男性,活到85岁的概率仅有42.7%。75岁的男性,获得85岁的概率为54%左右。
综合来说,现在2025年还活着的50后男性,在现行死亡率的情况下,预计会有一半人活到85岁左右。如果有更好的生活医疗条件,寿命还会更长。
对于女性的预期寿命会更好一些,她们活到85岁的概率就高达48.2%。65岁活到85岁,活到的概率是54.7%。75岁活到85岁,概率是64.1%。

根据预期寿命来看,50后的女性预计会有一半人能够活到86-87岁左右。
有人可能问剩余的一半人,都是寿命更长的老人了,她们可能活到百岁以上的。其实就是这样,现在活到的50后,最差已经65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