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总是从娃嘴里听见一些我都听不懂词汇,夹杂着一些网络烂梗,今晚上特意腾出时间向了解个究竟。
追问半天才知道,班里有学生最近总说这些网络热梗,还说 “这样才幽默”,娃听多了,竟真以为是正常玩笑。这样的事,现在校园里真不少见,那些带着脏味儿的黄腔、烂梗,正偷偷啃着孩子的天真。
这些东西对孩子的伤害,哪儿是 “学坏” 两个字能概括的?听小区里小宇妈说,她儿子因为有点胖,被同学喊 “油腻大叔”“肥猪拱白菜”,还有人在班级群编他 “暗恋女生” 的黄段子。
小宇以前每天放学都追着妈妈讲班里的事,后来慢慢不说话了:上课缩在最后一排,放学绕着人群走,连最爱吃的红烧肉都不动筷子。直到有天小宇妈收拾书包,翻出日记本,最后一页歪歪扭扭写着 “他们都笑我,活着真没意思”。
儿童心理医生说,12 岁以下的孩子哪懂分辨好坏?他们会把这些烂梗当 “交朋友的密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学;要是被调侃,还会真觉得 “我就是他们说的那样”,慢慢就变得自卑、怕人。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脏东西无孔不入。前阵子刷短视频,无意间刷到有人用佩奇的声音说黄段子,评论里还有家长问 “能不能给孩子看”;校门口小卖部的货架最下层,堆着印着 “渣男锡纸烫”“摆烂最快乐” 的笔,孩子说 “同学都买这个”;就连亲戚聚会上,都有人拿 “早恋” 开孩子玩笑,还拍着我肩膀说 “小孩听不懂,逗着玩的”。
去年看到个调研,说 83% 的小学生都听过这些烂梗,近一半还会跟着说,觉得这样能跟同学玩到一块儿 —— 好好的友谊,变成了比谁会说脏梗;原本干干净净的校园,也被这些东西搅得乌烟瘴气。
总有人说 “孩子小,玩闹而已,别较真”,可就是这种 “不较真”,才让伤害越来越深。
上次接娃时,听见男生跟女生说 “你穿短裙就是想让人看”,女生红着眼眶跑了,男生还笑 “开个玩笑至于吗”—— 这哪是玩笑?是教孩子不尊重人啊!
还有那些 “摆烂”“躺平” 的梗,去年某中学调查过,常说这些的学生,上课走神的次数比别的孩子多三成多;被黄腔调侃过的女生,六成多都说 “不想跟男生说话,怕他们又乱开玩笑”。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不敢说话的孩子,一段段被搅乱的成长路。
要护住孩子的天真,真得大家一起使劲。 学校要是能多上几节 “怎么好好说话” 的课,让孩子知道 “玩笑不能戳人痛处”;那些短视频平台也该管管,别让佩奇、奥特曼这些孩子喜欢的形象,被用来讲脏段子。
孩子的世界本该是动画片、橡皮糖、课间追着跑的笑声,不是这些油腻的黄腔、消极的烂梗啊。
真别等孩子的天真被磨没了才后悔,别让那些所谓的 “玩笑”,变成孩子心里的阴影。咱们多上点心,帮孩子挡挡这些脏东西,让他们能在干干净净的环境里长大 —— 知道怎么尊重人,心里装着善意,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