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美谈判,却出乎世界预料,中国对美国的要价变了,颇具戏剧色彩

中美经贸磋商在吉隆坡低调落幕,会场外却留下意味深长的画面:美方代表匆匆念出“建设性”六字便转身离场,中方官员则一路谈笑走

中美经贸磋商在吉隆坡低调落幕,会场外却留下意味深长的画面:美方代表匆匆念出“建设性”六字便转身离场,中方官员则一路谈笑走进电梯,镜头里捕捉不到一丝紧绷。这种反差被全球媒体反复播放,成为本轮谈判最直观的注脚——华盛顿想稳住市场情绪,北京则让外界去猜“还有什么牌没亮”。

真正让观察员坐直了的是北京开出的新清单。据在场外交官透露,中方首次把“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废止芯片与AI出口管制”写成非谈判前提,而非以往留有余地的“逐步减少”。华尔街投行连夜把文本要点发回总部,用词是“shock and awe”,因为清单把2018年以来所有贸易、科技、投资壁垒打包归零,等于要求美方一次性拆除耗时七年搭建的“小院高墙”。北京不再含蓄,背景是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三个月内从25%跳至42%,国产大模型算力成本一年内下降六成,市场容量足够托住企业营收,于是把“取消封锁”直接摆上台面,不再留“可谈可缓”的空间。

华府内部却呈现少见的“双层嗓音”。总统在专机上对随行记者说“一份全面的协议很有机会”,同一场合又补上一句“将劝说中国停止购买俄油”;国务卿则在另一架飞机上对记者强调“不会为了贸易协议牺牲对台承诺”。两句话相隔不到三小时,被同一支电视镜头剪在一起播出,效果像是左右手互搏。更尴尬的是,对华鹰派商务部长因私下推动新一轮实体清单而遭总统公开斥责,理由是“破坏了谈判气氛”,这一罕见训斥被美媒形容为“交易艺术对意识形态的压倒性胜利”,也暴露白宫在选票与地缘压力之间来回摆动的真实困境。

盟友的同步“掉链子”进一步压缩了美国的回旋余地。德国新外长原计划借访华行程展示“价值观外交”,却在出发前把台湾问题与稀土管制挂钩,北京直接把欢迎仪式降格为一次司长级口岸会谈,外长专机只得中途折返;加拿大总理在同一周宣布重启与中国的矿产加工合作,称“要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

当传统伙伴各唱各的调,华盛顿再想拼凑“联合阵线”就显得力不从心,美方谈判代表只能把“与盟友协调”改口为“倾听各方关切”,被外界视为语气软化的信号。

真正决定节奏的仍是两国经济底盘的此消彼长。中国9月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连续三个月高于预期,美国同月零售环比仅增0.1%,核心通胀却反弹至3.2%。在农产品出口端,美国大豆协会报告显示,若12月前无法恢复对华大额订单,本季库存将升至创纪录的9.4亿蒲式耳,现货价格或跌破种植成本线;而中国的巴西、阿根廷进口渠道已提前锁定,价差空间收窄,美方“农业州选票牌”威力大减。科技端亦如此,华盛顿指望的“高墙”策略遭遇国产28纳米DUV线通线、256层NAND量产,意味着即便维持管制,也只能拖延而非阻断,谈判桌上的技术封锁筹码正在贬值。

吉隆坡会谈没有联合声明,甚至没有标准的握手合影,但双方同意把议题清单带回各自首都,并在中国—东盟峰会期间再次碰面。北京选择“话少”是因为条件已经摊在桌面,华府选择“话杂”则是为了把决策窗口拖到选后。下一轮铃声响起前,世界看到的是:中方用产业链数据和市场增量给谈判加杠杆,美方用选举周期和通胀数字给谈判设倒计时。谁更怕时间流逝,答案写在彼此的表情里——一个谈笑自若,一个急于总结“建设性”。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5
用户10xxx35 16
2025-10-26 20:25
小编,其实安世这个案例就非常实在的教育了美国,也触动中国。毕竟芯片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产业,大众化才是主流,一如这个世界普通大众才是主流一样。这个普通大众本来有话事权,但是各种广告与忽悠把普通大众忽悠了。中国是少数可以还手的大众国家(人多还硬气,印度就不行人多傻气)。所以这个谈判确实让特朗普有点尴尬(战场上都输了,谈判桌想赢?)。感谢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看到一览众山小的幸福日子(以后边喝茶边指导白皮打螺丝)。
春风
春风 5
2025-10-26 22:21
满满的底气基于我们高科技全面突破和发展,进出口贸易蒸蒸日上,让世界看到了打压下的中国经济依然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