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电力“珠峰”迎年度体检,世界最高电压特高压检修护航绿色发展

10月17日9时18分,±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吉泉直流”)第六次停电综合检修正式启动。作为世

10月17日9时18分,±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吉泉直流”)第六次停电综合检修正式启动。作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此次年度“体检”关乎今冬明春华东地区的电力供应保障。

面对现场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挑战,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投入768名参检人员、78辆大型作业车和1376件工器具,计划在15天内完成57个作业面、共计3112项例行检修预试项目。

天山脚下,±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内,768名检修人员穿梭在设备之间,一场为期15天的世界级电力设备“体检”正在紧张进行。

01 世界级电力工程的“精益化”检修革新

吉泉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的标志性工程,连接西部边疆与华东地区,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省区。这条电力“高速公路”全长3324公里,额定电压±1100千伏,输电容量1200万千瓦,相当于可同时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

此次综合检修计划完成8项技改大修项目、13项隐患治理项目、465项交直流设备消缺项目和6项软件修改升级项目。与2024年相比,今年计划消缺项目增加了357项,同时将开展1100千伏套管更换、开关组合电气设备漏气治理等重大作业。

新疆电力积极推进精益化检修,通过科学梳理检修项目、合理安排计划,已将年度综合检修停电时间较以往压缩30%以上。这种效率提升意味着可多向华东送电12亿千瓦时。

在输电线路方面,检修团队同步对新疆境内598千米线路开展全面检查修试,包括杆塔登检、走线检查、缺陷消除以及复合绝缘子、金具等技术监督检测工作。

02 智能运维与自主创新双轮驱动

本次检修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国产±1100千伏直流穿墙套管的复装。该套管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已在网运行5年,2024年返厂评估结果显示其运行状态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可继续回装运行。

智能运维技术在本次检修中发挥重要作用。昌吉换流站已全面应用无人机、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形成了“人工+机器人+空间无人机”巡检新模式。通过自主开发建设数字换流站系统软硬件平台,运维工作效率提升至原来的3倍。

古泉换流站则通过自主开发建设的数字化智慧运检管控平台,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利用物联感知、视频融合、三维实景、类脑算法等技术,将运维人员单次巡视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10分钟内。

这些智能运维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和智能分析。如换流变在线油色谱、阀厅红外测温、SF6在线监测等系统,能够提早发现设备异常,避免设备损坏。

03 电力大动脉的社会经济效益

吉泉直流工程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重要的社会经济纽带。工程投资约400亿元,有力带动了金风科技、特变电工等一批企业加速发展。截至2024年10月,该工程累计外送电量达到3060.9亿千瓦时。

在能源转型方面,作为“疆电外送”的战略工程,吉泉直流在送端配套接入超770万千瓦新能源电源。2021年至2023年,该站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517亿千瓦时,年均消纳新能源电量17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替代燃煤消耗6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14万吨。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吉泉直流连续60天保持1100万千瓦运行,为保障电力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8月16日,吉泉直流输送功率首次调至1100万千瓦,日输送电量达2.419亿千瓦时,创下世界直流输电工程输送功率最高纪录。

工程每年可向华东送电660亿千瓦时,满足5000万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燃煤运输3024万吨,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大意义。

截至2025年10月,吉泉直流工程累计外送电量已突破3000亿千瓦时大关。这条跨越三千多公里的电力大动脉,不仅将新疆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送到华东地区,更成为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随着本次年度检修的完成,吉泉直流工程的设备健康运行状态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今冬明春电力保供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