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为何喜欢用淡墨画山水,看过《山水册》就懂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宋代山水画和元代山水画的一个区别。比如北宋范宽真迹《溪山行旅》墨色相当浓重,无论勾线还是皴点都用又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宋代山水画和元代山水画的一个区别。比如北宋范宽真迹《溪山行旅》墨色相当浓重,无论勾线还是皴点都用又黑又亮的重墨。元代黄公望真迹《富春山居图》墨色就淡了很多,为了让墨色显得更淡一些,他还会用湿笔进行晕染。为什么不同时代的画家在用墨上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就要说到,画家的审美观了。

范宽画的是北方大山突出巍峨雄浑,黄公望画的是江南景色强调平淡天真。墨色的浓淡干湿在创作中与用笔同样重要。难怪有人说,学会了提按顿挫,理解了墨分五色,基本上就会画山水了。随着山水画的发展,文人士大夫成为画家中的主力,他们更喜欢在创作中表现个人情感与文人情怀。这就导致,自明代中期开始用淡墨的画家越来越多,画中的抒情属性越来越明显。

吴振 山水册

这几幅山水册页是明末画家吴振的作品,他是松江人和董其昌是老乡。有学者考证,由于他和董其昌画风接近,曾经为其代笔。看他的山水册页的确很像董其昌的作品,只不过在笔墨上显得更精致一些,造型能力更好。上面这幅雪景山水,为了突出山巅有白雪覆盖,他用淡墨烘染画面背景。同样的方法也用到了描绘溪流水口。淡墨与留白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关系,而是相互衬托。

看画面前景,水口周围如果没有淡墨,而是重墨。那就会让流水变成静止状态,从而影响静中有动的美好感受。如果只是按正常勾勒皴擦的方法画水口附近山石,则会显得过于生硬。

吴振 山水册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画山水需要运用各种对比关系啊,浓淡对比、干湿对比让画面有丰富的笔墨变化。别忘了,对比还包括虚实、主次、开合等多种形式。恰当运用淡墨,可以形成虚实主次关系,对表现空间感、提升意境有很大的帮助。

看这幅一江两岸的山水册页,画中有三个横向条状空间,分别代表前景、中景、远景。都是条状空间,很容易有一种平衡的感觉,破坏画面的天然美感。故此他用淡墨画一组杂树,产生交错变化。依然让淡墨和留白形成的空间相互衬托,让人觉得画中景色空灵幽远。从而联想到四季流转变化,萧瑟中蕴藏生机。

吴振 山水册

淡墨产生的各种变化,看似平淡实则极具视觉冲击力。比如这幅描绘山中竹桥的册页,淡墨营造出雾气弥散的氛围,让人联想到拂晓时分的山水景色。在山水画中表现季节特征和具体时辰,是为了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生命活力。

古人觉得自然山水具有生命力,画家应该将其描绘出来。强调不同季节、不同时辰,山水景色的特性,就成了一种有效方法。很难想象,如果不用淡墨,如何画出拂晓时分雾气升腾的效果。

吴振 山水册

看过吴振用淡墨画的这套《山水册》,是不是觉得很雅致呢?这就是淡墨在视觉感受上产生的魅力。难怪有人说,文人山水画在笔墨上有三大特征,虚、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