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超级月亮”即将现身,这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地球的夜空中,一轮“超级月亮”即将现身,预计在2025年11月5日晚上,我们将看到比平常更大、也更亮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地球的夜空中,一轮“超级月亮”即将现身,预计在2025年11月5日晚上,我们将看到比平常更大、也更亮的满月。相信大家在对此感到期待的同时,也会有一点点担心,这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超级月亮”出现时,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会比平时更大,这会影响到地球的板块运动,进而有可能在地球上引发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

对此,还有人列出了一些实例,比如说2011年3月出现了一次“超级月亮”,而在这个月里,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就发生了一次9级地震,并引发了规模巨大的海啸。

那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其实我们只需要看看“超级月亮”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就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方面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的月亮会有圆有缺,这被称为月相,它取决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由于月球已被地球“潮汐锁定”,因此我们在地球上始终只能看到月球“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而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区域则在不断地变化,如此一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它被太阳照亮的区域会完全“背对”我们,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所谓的新月(也称朔月)。

当月亮运行到地球的“背后”,月球“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就会被太阳光完全照亮,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满月。

其他的时间里,月相则在新月和满月之间逐渐变化。

另一方面,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这意味着月球和地球的距离时远时近。

它离地球最近的点,被称为近地点,与地球平均距离约为36.3万公里。

它离地球最远的点,被称为远地点,与地球平均距离约为40.6万公里。

两者相差了大约4.3万公里,这个距离差足以让我们的肉眼察觉到月亮“视直径”的变化,即:近地点时看起来更大,远地点时看起来更小。

现在把月相和月球轨道组合起来,就可以知道,当月球运行到满月的位置时,又恰好处在近地点附近,地球上的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近距离的满月”,它会比平时看起来更大、更明亮,而这就是所谓的“超级月亮”。

据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大小,其实是取决于它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与月相的变化无关。

重要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的周期大约是27.32天,也就是说,月球大约每隔27.32天就会经过一次近地点,而在这个时间点,无论我们看到的月相是不是满月,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都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月球运行到近地点时的最强引力”真的足以引发大规模的地震、火山爆发或者海啸,那么岂不是每隔大约27.32天,地球上就会发生一次?然而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地球上并不存在如此规律的自然灾难。

因此可以说,把“超级月亮”(也就是近地点的满月)单独拎出来当作地球上自然灾难的源头,明显是不正确的。

当然了,在运行到近地点的时候,月球的引力确实会比平时强一点,但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它对地球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即使是影响相对最大的海洋潮汐,其变化幅度也不过几厘米。

所以我们完全不必担心“超级月亮”会对地球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根据科学家的预测,这一次“超级月亮”的满月时刻,将出现在2025年11月5日晚上21时19分,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选择一个视野开阔、光污染较少的地方,以便更好地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