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古代,一个人如果想学一门技艺,他首先要拜一位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人为“师父”,然后由这位“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中国近代的花匠、盆景世家也是遵循这种古老的师徒形式,一般是将从业者送到有丰富经验的师傅家, 边劳动边学习,一段时间后出师,通过这种方式将古老的种植修剪技能传递给从业者, 同时也将传统的文化和职业道德传承下去, 从古至今农业专业实行学徒制有着较好的社会认可度。那么,现代人是如何拜师学艺的呢?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闻名世界,每年来考察学习蔬菜种植、无土栽培、温室建造等学员不计其数,以往寿光乃至全国很多农业培训论坛会议,都是几天课程,讲课老师太多、时间紧促,基本讲不透、听不够,虽然培训费用不高,但是来回路费、时间成本高,学不了多少东西。

本次寿光农圣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寿光侯镇冬季葡萄产业推广办公室、葡状元合作社、葡状元农场在农业技术培训班的讲台上掀起一场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变革,开发葡萄农技学徒制培训体系。遵照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六良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领悟理论,同时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实现学员“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合伙人”五步进阶育人成材。

1、学生:7天
学员随报随学,报名报道成为学生,安排到葡状元农场耕读农事,学习农业文化精粹和现代企业文化,引导学生学农崇农爱农、耕读传家,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好一件事。沉浸式学习葡萄基础知识理论、课程体系建立、六良农业体系、观摩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中的抽象原理或流程复杂、环节多、耗时长的教学内容,可通过观看农技推广视频如“科技苑”“农广天地”节目,使学生对葡萄产业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知道自己要学什么。
起居时间与农场同步,理论学习为主观摩为辅,可不实践工作。为学员准备学习用品、内部学习材料,免费安排农场住宿,提供厨房自行做饭。时间为七天,磨炼心性,看是否能吃苦适应。第七天自我总结(所知、所学、所想、所成)。

2、学徒:25天
总结结束后进入半工半读阶段,每天半天理论学习半天实践,葡状元农场记半天工资,学习25天左右。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学习实践,磨练心性能吃苦,安排“拜孔子、拜农圣贾思勰、拜老师仪式”成为正式学徒。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迅速提升。若缺乏理论指导,则技术技能训练是机机械的,因此成为真正学徒掌握基础理论后,安排实用技能提升课程:课堂田间现场实训学习,果园建园规划及成本核算,小苗管理、葡萄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葡萄生理及营养施肥、土壤健康管理、品种解析、架式选择及整形修剪、品质升级、品牌建设与营销等实操技术培训。

3、准员工:1.5-3个月
参加完集中理论提升课程,经过实践老师手把手教培,能独立工作后成为准员工(1.5-3月),全天工作,正式工工资,晚上学习,生产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同时学习,但不具备出去指导技术资格。

4、员工:3-6个月
跟踪完成一季葡萄生产种植(3-6个月)成为正式员工,可外派担任“葡萄园艺师”指导技术生产,享受外派技术人员待遇,300-500元/天,也可在本园区内种植创业。

5、合伙人:约一年
完成一年四季葡萄生产种植后(约一年),学会农场运营管理后,可安排到其他园区担任农场总监,成为“葡萄经理人”,运营管理农场园区,年薪+分红。或返乡本地创业振兴乡村葡萄产业,成为本地的葡萄事业合伙人。
6、学徒制终生提供技术项目模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