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西方智库叫嚣抢夺更多中企,中美关税战告一段落,可以收拾荷兰了

10月31日,荷兰安世半导体总公司停止向中国工厂供货,已经严重影响欧洲及各地区汽车配件的供应可能再度加剧。10月12日,

10月31日,荷兰安世半导体总公司停止向中国工厂供货,已经严重影响欧洲及各地区汽车配件的供应可能再度加剧。

10月12日,荷兰政府宣布,自9月30日起,动用《商品供应法》对中国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实施临时管控,冻结其资产、知识产权与重大决策权,为期一年。

荷兰当地法院应安世半导体三位外籍高管的紧急请求,裁决暂停闻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董事职务,同时将闻泰科技方面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交由第三方管理。

《商品供应法》是1952年冷战期间地缘政治紧张之际荷兰推出的,为应对战争和重大灾难时,赋予政府在极端危机中接管关键产业的权力,确保药品、能源、食品等战略物资持续供应。不过迄今还没有使用过。

至于理由,荷兰政府也一直在变,最初是以“国家安全”为由,指责安世半导体要将所谓核心技术转移至中国;后来又变成董事长张学政管理不善。

这两条理由都不能说服人,安世半导体生产的不是尖端科技产品,其次,这家公司是中国闻泰科技100%控股的公司,即便“管理不善”也与荷兰政府无关。

10月14日,阿姆斯特丹一家法院公布的文件显示,早在数月前,美国官员就已就安世半导体的所有权问题向荷兰政府施压,美国官员当时表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仍由中方所有者担任,这一事实存在问题。”

很明显,这是荷兰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以国家名义对中国公司强行夺取所有权。西方已经对中国资产明抢了,荷兰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安世半导体的产品线涵盖分立器件、功率器件、逻辑器件、汽车电子、射频与通信、传感器与集成电路、模拟芯片等七大领域。其小信号二极管、MOSFET和ESD保护器件全球出货量领先。

2024年,安世半导体销售14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25亿元人民币。

目前,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拥有7座先进的晶圆厂,分布在荷兰、德国以及中国东莞等地,这些晶圆厂的年产能已经突破千亿颗,成为全球功率芯片产能最大的企业之一。

安世半导体目前在德国和英国的工厂生产半导体晶圆,需要送往中国进行封装和测试,约80%的最终产品都在中国完成。东莞的晶圆厂的车规级芯片的月产量已经达到80万片,这些芯片支撑着全球15%的汽车生产需求。大众、福特、丰田、本田等全球主流车企,都是其核心客户。

中国展开反制,商务部发布了一份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零部件和子组件。

此举马上让欧洲的汽车厂家承压,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表声明称,安世目前无法继续保证芯片交付,而如果缺少这些芯片,欧洲车企将无法生产相应零部件,恐怕会直接导致生产线停摆。车企协会因此呼吁所有相关国家迅速采取动作,解决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中断问题,否则,欧洲汽车制造业可能遭受重大冲击。

荷兰政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如今备受欧洲厂家的指责和催促,只能表示与中方沟通。

10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双方围绕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荷方针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有关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中方敦促荷方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荷兰政府死不悔改,不愿承认错误,居然厚着脸皮找中方协商,中方只有一个要求,将企业的主导权交回原管理人。

10月29日,《日经亚洲》报道,由于芯片短缺,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在墨西哥的工厂已经停产,尚不清楚何时能够恢复生产。2024年,本田在北美地区售出约161万汽车,约占其全球销量的40%。此次停产的塞拉亚工厂在2024年生产了超过19万辆汽车。

荷兰政府的霸凌行为已使全球汽车产业遭遇“大地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29日表示,由于零部件短缺,供应已经开始中断。这意味着装配线可能在几天之内停摆。

受伤最重的还是德国汽车,德国的三大车厂、大众、奔驰、宝马都出现严重缺芯,面临停产。

欧洲所有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企业均使用产自中国的安世半导体芯片,涉及七大行业107家欧洲龙头企业的供应链。意味着86%的欧洲大型企业均从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生产基地采购芯片,这意味着欧洲大部分工业都面临潜在风险。

闻泰科技发言人指出,如果中国业务与欧洲业务被切断,安世半导体将失去大部分“后端产能”,“这一产能缺口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无法由欧洲或其他地区填补”。

荷兰政府备受压力,可还在顽抗,10月31日,荷兰安世半导体总公司宣布停止向中国工厂供货。

荷兰政府之所以还可以硬扛,是因为荷兰看守首相斯霍夫于2025年6月3日就已经宣布辞职,如今只是个看守政府,就等着10月29日大选后开始权力交接。

斯霍夫不愿意认怂,反正已经要交权了,惹下的大麻烦交给下一任首相了。大选中六六民主党以27席领先,但没有达到组阁的票数,需要多党联合组阁,因此还需要一些时间搞联合。

欧洲汽车业就这样被一个不负责任的看守首相害惨了,也有不少西方人认为荷兰做对了,将芯片短缺的责任指向中国。

英国也想趁火打劫,英国多位政界人士呼吁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要求政府强制收购安世半导体位于英格兰斯托克波特的芯片工厂。该厂年营收约1.92亿英镑,是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基地之一。

反正都是中国的资产,荷兰也没有出资,英国也想趁机占点便宜。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有三十多个分部其中多数在国外,荷兰开了这个先例,后续可能更多的国家将加入进来。

10月30日,西方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发布了一份报告,标题是《西方的反应还不够,安世事件表明,我们必须先发制人,抢夺更多的中国科技企业》。

报告指出,西方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遏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来得也“太晚”了。要想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仅制裁一个安世半导体是远远不够的,西方必须采取“系统性、预防性、全面性”的整体策略。

西方已经露出獠牙,没有任何掩饰的要抢夺中国资产,中国在西方国家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安世半导体的厄运,因此彻底打击荷兰,杀鸡儆猴已经是中国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在韩国釜山中美会晤后,双方已经就关税、稀土、大豆达成初步协议,中美关税战暂告一段落,可以腾出手来收拾荷兰了。

近期,欧洲跳得欢,多次声称要拿出终极手段对付中国。马克龙在闭门会议上向欧盟领导人提出主张时宣称,欧盟需要权衡针对中国采取包括所谓《反胁迫工具法案》在内的一切可用选项。

美国对欧盟加征15%的关税,欧盟也没有对美国实施《反胁迫工具法案》,中国被荷兰抢夺了一家全资的企业,欧盟却要对中国实施《反胁迫工具法案》。

人善被人欺,对付西方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一手拿着大棒,另一只手拿着狼牙棒。

欧盟深陷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高企,又被美国加征关税,经济已经捉襟见肘,又被特朗普要求增加军费到GDP的5%,多层危机下,还想着对付中国,真是胆肥。

将现成的靶子荷兰打服了,欧盟也就老实了。强盗出身的荷兰,这回踢到铁板上了。荷兰有个绝对的软肋就是光刻机需要大量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