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水浒传》不值得一看,甚至不配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就因为书中的世界恶人横行,让人看不到希望,不过话说回来,它能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因为其文学性极高。
不过无论如何,即便你对《水浒传》不感兴趣,也难免听过那“行者”武松的故事,他那“景阳冈打虎”的神迹即广为流传。
但你若只是听说过武松的故事,就难免无法理解作者为何要赐他悲剧结局。
(宋江剧照)
是啊,既然武松是人人敬仰的英雄汉,又为何会落得断臂之后郁郁而终的结局?
一、令人错愕的结局
关于武松的那些英雄事迹,那是人尽皆知,笔者也无须过多赘述了。
哪怕有人说梁山上的这帮人压根配不上“好汉”的名头,那武松却配得上,甚至可以说他都算是为数不多的真好汉。
可他这真好汉的结局是什么?
书中只留下这么一句:“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单单只看这一句,似乎倒也不差,宋江、卢俊义都被毒死,还有不少兄弟都在征方腊途中或是战死,或是病死,武松能活到八十岁,甚至书中都明确是“善终”,笔者凭啥说他不得善终?
很简单,且看这句旁白出现之前,武松与宋江的那番对话就明白了。
书中只道:“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
这里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宋江劝鲁智深与他一同归朝时,提出了诸多条件,不仅许他金银财宝,更是劝他还俗娶妻,到了武松这里,却只有一句冷冰冰的“任从你心”。
这是何意?
(武松断臂剧照)
说白了,在宋江看来,武松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了,高情商是“任从你心”,低情商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你爱咋咋地”。
武松也说自己是“废人”,能让一个曾经连猛虎都不放在眼里的猛汉对自己做出这般评价,可见此时的武松内心有多苦闷。
以如此残躯了却余生,谈什么善终?怕是余生的每一日回想起曾经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对于武松而言都是一种煎熬。
甚至你顺着原著读下来,都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也就是“武松断臂”这件事对于故事的整体结局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仿佛作者就是刻意让他不得圆满收场一般,这是为何?
或许悲剧的种子早在他选择投奔宋江的那一刻,就已经埋下了。
二、替天行道
宋江成为梁山之主后,带领众兄弟们在忠义堂聚义,他们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不过他们替的是哪片天?
起初以为宋江得九天玄女赐天书,自然是替上苍,后来才知道,他口中的“天”,不过是天子,他终归是选择带领兄弟们做了朝廷的鹰犬。
(替天行道剧照)
也正因为如此,曾经那个以“忠义”为立身之本的宋江变了,也可以说,宋江的转变,是让所有梁山好汉的推崇的“忠义”二字都成了笑话。
或者说,他们之间是否还有忠义,都值得怀疑了。
不过有人可能要问了,宋江杀了谁,莫不是那李逵?
不可否认,宋江杀李逵的举动确实也是违背了忠义之道的,他以“维护忠义之名”而做出不义之举,当真是讽刺至极,不过笔者要说那位被宋江杀死的兄弟却不是李逵。
毕竟宋江杀李逵时,武松都早在六合寺出家了,又谈何阻拦。
而笔者所指那人,是个无名的军校。
三、兄弟之死
梁山接受招安之后,其实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毕竟在皇帝和他身边那帮奸臣们看来,梁山不过一帮草莽,不值得重视。
其实以梁山群雄的脾气,自然也多半受不得这般欺压,可此时站出来的人,却是一个无名军校。
(士兵剧照)
当时皇帝是下令让他们在陈桥驿听候安排,只按时发放军粮给他们,可那军粮却被贪官克扣,到了好汉们手中,早已是货不对板,那军校便不服了。
书中只道:“那军汉中一个军校,接得酒肉过来看时,酒只半瓶,肉只十两,指着厢官骂道:‘都是你这等好利之徒,坏了朝廷恩赏!’厢官喝道:‘我怎得是好利之徒?’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克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厢官骂道:‘你这大胆剐不尽杀不绝的贼!梁山泊反性尚不改!’军校大怒,把这酒和肉劈脸都打将去。厢官喝道:‘捉下这个泼贼!’那军校就团牌边掣出刀来。厢官指着手大骂道:‘腌臜草寇,拔刀敢杀谁!’军校道:‘俺在梁山泊时,强似你的好汉,被我杀了万千。量你这等赃官,何足道哉!’”
其实这事情本该由武松、李逵这些暴脾气的人来做,这军校只是无名小卒,却也敢为兄弟们出头,足见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真汉子。
奈何他人微言轻,他这举动不仅没得到宋江的褒奖,反而被宋江视为害群之马。
(武松出家剧照)
宋江只为了所谓的“大局”,下令将这军校给斩了。
此时不止是武松,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好汉站出来劝阻宋江。
这一刻,你也该知道,梁山这帮人口中的“忠义”不过是笑话,必要的时候,兄弟也是可以被牺牲的。
是啊,他们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帮犯了事的亡命之徒,落草就是为了活命,哪顾得上别人。
那军校死后,梁山群雄的“忠义”也死了,他们后来多半落得凄凉的结局,也并不让人意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