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AI生成
培训班的收割根本没停过
撰文/孟会缘
编辑/陈邓新
排版/Annalee
对于正当红的短剧行业,相信即便有人并没有完整看过某部剧,也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刷到过相关内容的精彩切片。
这种看似纯粹的用户推荐与分享,或许成功种草他人,或许就此一扫而过,但少有人知,这些短剧切片其实关联着一条叫做短剧推广副业的灰色产业链。
不管是卖课还是办培训班,这些领路人打着“轻松赚钱、快速致富”的幌子,利用一部分人的焦虑和贪婪,精心设下“0基础月入过万”的副业骗局,但学员们的入行结果,大都也一如之前锌刻度曝光过的那些套路一样,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短剧推广副业成灰产“新皮”
随着短剧市场的日渐火爆,与短剧曝光度紧密相连的短剧推广副业,其花样也多起来了。
“短剧推广爆单秘籍,7天变现指南,新手也能月入过万。从0到1手把手带你吃透红利期,不只是教程,更是你的变现加速器”“短剧赚钱其实很简单,就是你把短剧的视频剪辑好,发布到平台上,然后挂载短剧或着短剧平台,有人充值或者有人下载APP,你就能拿到分成。0粉短剧推广免费拿授权,详细教程和短剧推广技巧已经整理好了”……

正如这些声称“0基础”“爆单秘籍”“详细教程”的广告帖,标价几十块甚至几块就能买到一个足以一夜暴富的机会,从相关商品链接的下单量,不难看出买家们想赌一把的投机心态。
当然,要是觉得纯靠这类商家不知从哪里搜索汇集而成的资料自学太不靠谱,还有更简单高效的手段——花几千元报个短剧推广培训班,通过短期推广流程的操作训练、拿到热门短剧的一级推广授权,并领取做推广内容的剪辑工具,就能开启“躺赚”模式。
但从一些学员发布的避雷帖来看,质疑上述培训班是“割韭菜”或“骗局”的声音不少:“交了4880买了一级授权,承诺一个月内挣不到钱全额退,结果我辛辛苦苦发了两个月作品根本不出单,找老师要求退费不回复甚至拉黑”“说是有岗前培训,不会中途收费,结果岗前培训通篇都是废话,暗示性Pua,已经换着电话举报了”“脑子一热报名短剧推广一级授权,还说学AI无人直播、数字人带货能躺赚 ,结果交完钱就被割韭菜,承诺的独家资源根本没有,课程全是过时内容,找售后直接玩失踪”……

小红书上的避雷帖
除开买资料和报班外,还有一种由平台串联起来的相对安全的参与方式,即通过“好短剧推广”“小程序推广计划”等营销撮合渠道,自由接取上面的短剧推广任务,由此就能享受自动化任务跟进、收益计算、结算分成等功能。换句话说,只要对应相关任务发布推广视频,就能坐等渠道自动结算这一单的劳动所得,至于赚大赚小则由该视频的发布效果而定。
关键是,从一些用户的参与反馈来看,这份钱也没那么好赚:一方面,推广视频的实际效果难以量化,想要起号甚至需要形成流量矩阵,后续能不能爆更要看运气;另一方面,短剧内容本身就具有套路化、重合度高等特点,推广时要是选用同类爆点进行剪辑,很容易撞素材、撞文案,从而被发布平台判定为同质化,封号风险颇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那些把短剧推广当成一条好财路的人而言,该赛道的实际下场体验早就被替换成“耗时”“低薪”“高风险”了,而那些入场比较早,确实从中吃到红利的人,或许正是已经转变思路靠卖课收割新人的“前辈”。
培训班骗局为何屡禁不绝?
其实随着短剧行业的日渐火爆,与短剧推广相关的话题热度长期居高不下,甚至在部分观众看来,推流已经成为短剧上新前后的关键性动作,这也是外界对短剧市场复杂生态和商业逻辑的朴素认知。
在短剧产业链中,买量成本占总流水的比例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推流成本通常占充值流水的70%~90%,部分项目甚至“入不敷出”。嘉书科技(冰甜短剧)创始人王小书曾经直言,做小程序短剧这一行,买量的成本要占到总票房的80%到90%。
可见,推流之于短剧行业确实是刚需。有头部短剧制作方甚至跟锌刻度透露,短剧分发平台会主动帮他们做内容推流,但锌刻度在询问相关平台时,却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孰是孰非看起来像是一场罗生门,各方说法莫衷一是,但无论真相如何,折射出的是该市场背后复杂的利益纠葛与生态乱象。

短剧推广任务
对于短剧制作方而言,推流是获取流量、吸引观众的关键手段,在竞争激烈的短剧市场中,没有足够的曝光度,再优质的内容也可能被淹没。因此,他们愿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买量,哪怕成本高昂,也寄希望于通过后续的观众付费观看来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
而分发平台作为连接制作方与观众的桥梁,其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则更为微妙:首先,分发平台需要吸引优质的短剧内容入驻,以丰富自身的资源库,提升用户黏性;其次,平台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推广手段,将短剧内容精准推送给目标观众,从而实现流量变现。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与制作方的合作细则都是潜于水下的东西,鲜少为外界所知。
在这个看似繁荣却又暗流涌动的市场中,诸多隐藏的规则和潜规则自此悄然运作,而这些必然不会是普通推广者所能看到的全貌,乃至仅仅是冰山一角,就串联出了前文所提及的短剧推广副业这条灰色产业链。
对于普通推广者来说,他们往往处于这个生态链的末端,既没有制作方的优质内容资源,也缺乏分发平台的强大推广能力。一些所谓的可以帮忙带上路的从业者,利用这类人群渴望赚快钱的心理,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由此编织出一个个看似诱人的“创业神话”。
在此类骗局中,从业者们或是宣称自己掌握着独家的推流技巧、内部渠道资源;或是与各大短剧制作方、分发平台有着深度合作关系,能够为推广者提供稳定的素材来源和高效的推广策略,保证短时间内就能实现高额收益;抑或是展示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某个新手推广者在短时间内通过他们的指导赚取了数万元,甚至晒出一些转账记录、收益截图,以此来增强可信度……种种手段,可谓精准狙击学员们那颗想走捷径的心。
然而,当学员真正投入资金和时间后,才发现自己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还损失了本金和时间,成为了这场灰色产业链中的受害者。
近几年来,锌刻度调查过不少打着“副业发家”旗号的培训班,除了给出的赚钱方式不一样,之后的所有动作却都惊人地相似:从宣传造势,催促缴费;到开班上课,承诺未来;再到学员醒悟,求告无门……若是紧跟市场风向,紧随时事热点换一换拉人噱头,还能不断收割新“韭菜”。

但要是在“交钱上路”之前,多想一想这么赚钱的生意别人为什么不选择闷声发大财,反而要宣扬得人尽皆知,恨不得把赚钱秘籍双手奉上,或许在时过境迁以后,在网络上发帖控诉并维权的学员也就没那么多了。
毕竟,在正常的商业逻辑中,真正暴利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往往不会如此轻易地对外公开,更不会以如此低门槛、高回报的方式广撒网式招募“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