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总是情绪大起大落,一会儿兴奋得睡不着,一会儿又整天不说话..."这可能是青春期叛逆,也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信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6000万人受双相障碍困扰,其中25%在13岁前就出现早期症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情绪过山车"。

一、双相障碍:不只是成年人的"专利"
很多人以为双相障碍(又称躁郁症)是成年人才会得的病,事实上,约1/3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发病。与成人不同,孩子的症状往往更隐蔽:可能表现为突然的学业退步、频繁的人际冲突,或是难以解释的身体疼痛。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郑毅教授指出:"青少年双相障碍误诊率高达70%,很多孩子被贴上'叛逆''懒惰'的标签,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二、警惕这三个危险信号
1. "暴躁易怒"背后的情绪龙卷风
持续一周以上的易怒、挑衅行为
为小事突然摔东西、攻击他人
伴有睡眠减少却精力旺盛的表现
真实案例: 14岁的小宇因连续三天不睡觉打游戏,被老师批评后当场掀翻课桌,事后却完全不记得自己的过激行为。
2. "沉默寡言"可能是抑郁相发作
对曾经热爱的事物突然失去兴趣
出现不明原因的胃痛、头痛
常说"活着没意思"等消极言论
注意: 这类表现常被误认为"内向",但若持续两周以上且影响日常生活,需引起重视。
3. 情绪切换像"开关"一样突然
上午还兴高采烈,下午就拒绝与人交流
情绪变化没有明确外部诱因
伴随注意力涣散、健忘等认知症状
三、家长可以这样做
观察记录:用情绪日记记录孩子每天的状态变化
专业评估:选择有儿童精神科资质的医院就诊
家庭支持:避免说"你就是想太多",改为"我注意到你最近很难过"
重要提醒: 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成人抗抑郁药物!某些药物可能诱发躁狂发作。
四、希望一直都在
早期干预的青少年患者中,超过60%能通过药物+心理治疗回归正常生活。正如一位康复患者所说:"双相障碍是我生命中的一场风暴,但风暴过后,我学会了更敏锐地感知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