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茄子炒肉的江湖气:一口家常,半锅人间

厨房里最动人的声音,不是油烟机轰鸣,而是茄子片下锅那一刻“滋啦”一声的欢呼。这声音一出,整栋楼都知道三楼的小李又在炒他的

厨房里最动人的声音,不是油烟机轰鸣,而是茄子片下锅那一刻“滋啦”一声的欢呼。这声音一出,整栋楼都知道三楼的小李又在炒他的“压锅菜”——茄子炒肉。说是压锅菜,其实高压锅根本派不上用场,真正压场子的是那口用了八年的铁锅,锅底油亮,像江湖人磨到发亮的刀。

茄子得选紫得发黑的“黑美人”,捏起来像十八岁的手臂,饱满紧实。切薄片别问几毫米,问就是“硬币厚”——去楼下小卖部买瓶可乐,借人家收银台抽屉里的硬币比一比,准没错。切完扔清水里泡澡,顺便撒两滴白醋,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驻颜术”,防黑堪比面膜。泡五分钟的功夫,可以顺手把猪肉“解剖”了:肥肉瘦肉分家,肥肉切骰子块,瘦肉切柳叶片,刀工别太卷,毕竟咱不是参加《厨王争霸》,邻居听见案板敲出鼓点,该报警了。

铁锅烧到冒烟,茄子片沥干水分往里一倒,别放油!干煸!这是整道菜的“任督二脉”。茄子像被点穴,软塌塌吐出水分,等水汽散尽,边缘泛起焦黄,这时候浇一圈菜籽油,油星子蹦起来像过年放的窜天猴,茄子瞬间从“素颜”变“焦妆”,盛出来备用,锅里留底油。

肥肉是“炼油童子”,下锅滋啦滋啦唱小曲,油渣金黄时瘦肉再进场,肉片从粉转褐,像晒了三天太阳的农民。小米椒、线椒、蒜子排队跳锅,辣椒面是压轴嘉宾,一勺子下去,红油翻滚,酱油顺着锅边“刺啦”一声,酱香味炸成一朵蘑菇云。此刻把茄子请回锅,大火颠勺,锅铲敲得铁锅叮当响,像夜市大排档的摇滚现场。韭菜最后撒,手要快,姿势要帅,翠绿的韭菜末在热气里打个滚,像深夜路灯下姑娘的裙摆,一眨眼就老了,得赶紧关火。

味精是“点睛笔”,指甲盖那么一点,鲜得像是把隔壁小孩馋哭。盛盘要冒尖,肉片藏在茄子缝里,像小时候藏到外婆床底的玻璃弹珠,每夹一筷子都有寻宝的快乐。

这道菜背后没啥传奇,就是十年前小李追媳妇时,未来丈母娘说“我家姑娘不吃辣”,小李嘴上答应,转身把小米椒剁得稀碎,炒完茄子用滤网把辣椒渣全捞走,辣得隐形,香得明目张胆。丈母娘边吃边吸溜,吃完添了半碗饭,姑娘笑得见牙不见眼。后来婚宴上,老丈人拍着他肩膀说:“你小子,用一盘茄子骗走我闺女。”小李敬酒的手一抖,酒洒出来,像当年锅里蹦出的油星子。

如今儿子三岁,会踮脚扒灶台,指着茄子喊“紫紫”,小李把儿子抱起来,让他拿小铲子敲敲锅沿,叮叮当当,像传世的暗号。茄子还是那块茄子,锅还是那口锅,炒着炒着,就把日子炒成了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