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疫情复课后,上海有24个青少年,选择用不同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广西省在短短4个月内,选择跳楼自杀的孩子高达46个。
我国居然是全球青少年自杀排名第一……
每年十万个青少年死于自杀啊。
调查显示——1775个学生里,1481人想过自杀。占比83.4%!
上海中小学生里,24.39%曾有过自杀念头……这些数据,终于被家长看到了。

然后呢?
他们开始举报——课文里提到死亡?
举报。名著里有自杀情景?
举报。网文带自杀字眼?统统不行!
晋江直接下发通知:所有小说类型——不准出现自杀情节。
规则模棱两可……作者们连夜改文、修大纲。
家长们总觉得——孩子早恋是网文害的。
近视了?网文害的。抑郁了?还是网文!
网文一禁再禁、一删再删。
书中只剩鸟语花香、蓝天白云……
可自杀率下降了吗?
没有啊……
他们不知道——性教育和生命教育,不该推给学校和社会。
出生、性、死亡——这些本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
但中国家长讨论死亡?简直小学生水平……
我小时候把筷子插碗里——妈妈狠狠打我的手。她说这是上香、不礼貌。
可我那时——根本不懂什么叫死亡。
戴白色发带?外婆骂不吉利。穿黑衣去爷爷家?被嫌弃。
我们从小被灌输无数死亡忌讳……
却从没听过生命教育。
不懂生命的重量——不明白它不可逆转。
太多孩子对生命有偏差解读……冲动之下,他们不知道自杀意味着什么。
黑人抬棺在B站被玩坏——大家觉得搞笑。
却不知道在黑人文化里,死亡是被祝福的……
成年人避讳死亡——让孩子觉得神秘。
仿佛不提,它就不存在。
大人只会说:别人打你痛,所以别打别人。
却没教——要尊重别人生命,更要尊重自己的。
草坪上插牌写“勿践踏”——但没说每个生命都珍贵。
分床睡时说“你长大了”——但没讲人总要面对死亡、独自走人生路。
整个教育过程——轻视了生命教育的意义。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生命意味着什么、死亡是什么……从一无所有到经历积累——或许我们对生命认识会更深刻。
生命体验——和课本教的不一样。
不让孩子感受活着的美好——诗词歌赋、数学天文都将不复存在。
好好活着——该是所有教育的起点。
大于成绩、大于艺术、大于盲目追求的一切物质。
我妈妈曾对我说——你没出生时,我只希望你健康。
上学后盼好初中、高中盼名牌大学……毕业盼好工作、好婚姻、生孩子。
可回头看看——生命诞生时,不就一句“愿你健康成长”吗?
我们都听过——“你只要好好读书就行,家里事不用管”。
这话潜台词是什么?
读不好书——就什么都不行。
直播间粉丝也吐槽——听过这些:
“我们都是为你好”、“爸妈不会害你”、“你对得起妈妈吗”、“长大扫大街别怪我”、“要不是你早离婚了”……
还没中枪?
举个例子——

“我不想去打球了。”
“怎么又不去?不是喜欢打球吗?好不容易找的教练!”
“可我今天好累……”
“去了就不累!打篮球是放松啊。隔壁张阿姨儿子学习好也打球,你要像他一样锻炼!”
“他是他,我是我。我不想去。”
“是你喊着要打篮球我才找老师!一天一变浪费钱——去上课!”
“我只喜欢和朋友打,没让你找老师……太累了我不去。”
“那饭也别吃一口!”
这就是青少年焦虑无措的原因——
除了成绩,课外爱好也成必考科目。
家长学不会一个词——等待。
孩子不开心?不停问“为什么不开心”。
出问题?不停念叨。
吵架?以“我是大人”结束。
所以孩子也急迫——急迫长大、急迫考去外省。
连死——都那么急迫。
如果不喜欢读书呢?读不好呢?
世界上大多数人不会是第一名……拔尖教育下,千千万万平庸的我们——未来怎么办?

我们独特才华——是不是该被放弃?
在焦虑中度过每分每秒?
我后台总收到抑郁少年私信——
痛苦、焦虑、觉得生命毫无意义。
几乎每天都有……他们觉得对不起父母、不知人生可能。
我想对那些孩子说——
你们不是什么都不行!
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等你去发现……
你可能很会跳舞、唱歌、画画、写作。
甚至数学好却爱上体育——
或许你热爱小动物,未来当志愿者。
或许对植物感兴趣——山上每株草都能叫出名字……
这是别人不会的技能——你会被羡慕。
总之人生有很多盼头……
我只希望你平安健康活着——才能感受这些美丽的事。

世界上很多事——努力就能改变。
但除了生命。
生命不可挽回——
一旦冲动选择,再没机会感受美好了。

最后想告诉你——
你已经很棒了。面对这些痛苦——做得很好。
我们都在乎你。
谴责社会、学校、父母——没用。
没哪个老师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轻易结束生命……
他们以为会笑的孩子不会难过。
甚至不知道——抑郁不止大人会有。
新闻后总有人说——“有吃有穿还跳楼?没受过苦吗?”
“现在孩子承受力太弱了吧……小屁孩压力哪比得上成人?”
看到这些评论——我总想:
为什么连悲伤都要被嘲讽?
痛苦在这个时代——竟被分三六九等……
这不就是痛苦来源本身吗?
每个少年都会经历青春抑郁期——
如果身边有人对你说“生命毫无意义”……
请不要回“死都不怕,活怕什么”。
我希望你说——“我很在乎你,希望你陪我坚持下去”。

如果你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生死问题——
推荐看纪录片《子宫的日记》。
生命教育绘本?《爸爸的围巾》《活了100万次的猫》《当鸭子遇见死神》《爷爷的肉丸子汤》……
这些书和片——帮你重新认识生命、帮孩子理解它。
如果你正处抑郁时期——
别怕。这时间非常短暂……
勇敢度过它、记住它——会成为你人生宝贵经验。
找不到朋友诉说?
来下方留言——
评论区有个不成文规则:下一层必须鼓励解决上一层烦恼,才能留自己的。
OK?